发布日期:2025-11-20 02:57点击次数:86
山东争夺失利,是不是国军输掉淮海战役的根本原因?
先说我的答案:是。
我一直说,国军对山东争夺的失败,直接导致华野彻底解除后顾之忧,获得空前强大的稳固后方,整军经武,积蓄起足够的力量和信心,发起了对国军徐淮重兵集团的致命一击。
国军对山东的争夺失败,直接促成了淮海战役。
上图:1947年5月蒋介石携陈诚到王耀武二绥靖区司令部视察
济南战役之后,国军对山东争夺彻底失败,使得国军沿陇海路东段的一字长蛇阵,从邱清泉到冯治安,到黄百韬,到李延年,乃至徐州总部,全部直面华野的强大兵锋。
此时的华野野战部队共16个纵队,总数将近42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总数加起来77万。比东北战区总兵力105(野战军70万,地方部队30万)万少30万,但是考虑到华野主要的根据地只是山东一省,主要装备靠缴获,没有日本关东军遗留武器可捡洋落,因此这个爆兵速度和程度,甚至比东北战区更惊人。
一般谈到华野在大决战中的兵力,大家往往只谈40万野战军,忽略地方部队和民兵。我第一次看到华野+地方部队总数77万的数据,也吓一跳。
这比东北百万大军少不了多少啊。
从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态势图(上图),明显可以看出,我军关内根据地,山东是最完整、最成型的一块。山西、山西、河北、河南、江苏,都是犬牙交错,不是铁板一块。
1938年12月,八路军115师主力挺进山东。2年之后的1940年10月,115师整编为7个教导旅,总兵力已经发展到7.6万人,加上山东总队的5.4万人,主1940年,我军在山东即有主力部队13万人在手。
这个爆兵速度还是可以的吧?
到了1945年夏,抗战胜利前,山东根据地已经发展到127个县政府,主力部队23万,民兵50多万,武装力量总人数73万。
胜利后,根据地武力更是强大到国内任何一个省份都无出其右者。
1945年9月,山东解放区共有主力部队27万,民兵71万,自卫团150万。
主力部队加民兵高达98万人,这仅仅是抗战刚结束的数据。是问,当时关内关外,哪个省份,有这样深厚强大的武力基础?
这也是国军重点进攻之所以指向山东的原因。
从地图看,整个华北华东区域,地势平坦,只有山东的沂蒙山区异峰突起,形成制高点。如此地利优势加上深固不摇的主力部队建设,辅以两百万级的民兵自卫团。你就说这是不是南京政府胸口压着的一块巨石?
所以,1947年,国军重点进攻两个方向,一为延安,一为山东。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军事中心(对你没有看错,山东而不是东北,是解放战争开局时甚至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共方军事中心)。
而进攻延安更多不是因为其军事价值,主要是政治考虑,而且动用的部队,基本都是原来胡宗南监视陕北的兵力。对山东则不然,蒋介石拿出了几乎全部机动兵力,都放在山东战场。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军1947年的重点进攻,山东才是唯一的,仅有的,最主要的进攻方向。
也可以说,1947年国军重点进攻,就是进攻山东。
当时国军为了荡平我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根据地,动用的精锐兵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东北。可以说,山东战场的兵力投注,非但是关内最豪华的,比之东北,也不逊色。可以说是当时国军最孤注一掷的地带。
为此,国军不惜冒着鲁南、莱芜、孟良崮连续惨败的惨重代价,仍然贾起余勇,咬牙硬上,接连打出了南麻临朐和胶东三次不落下风,扭转士气和形势的酷战。
按说,5个月之内,一个战区如果接连密集遭受了鲁南(1947年1月)-莱芜(1947年2月)-孟良崮(1947年5月)这样级别的三次败仗,损失4个精锐主力军,整74师,73军,整26师,整46师,一定会打疼打停,逼迫失败一方,作出重大的战略调整的。
但是蒋介石在争夺山东解放区的过程中体现了非常强的固执和韧性,一种不惜任何牺牲,一定要荡平山东解放区,灭此朝食,然后才能顾及其他战区的赌徒心理,体现的非常彻底。
当时国军在山东动用了13个美械军的7个,五大主力中的三个,重点进攻兵力的66%。此外,25师、整26师、整83师、85军、整72师、整64师、整65师、桂系7军、48军等所谓能打的部队,全数云集一省之内。可以说,国军最大一坨精锐部队,全部调集到山东了。
我们可以数一数,国军为了拿下山东,自鲁南战役开始,在山东和华野杀得有多惨烈,那真是风云变色,血雨横飞。
1月份,鲁南战役,国军丧失整编26师、整编51师、第一快速纵队。
2月份,莱芜战役,73军和整46师,2个军5万人,比鸭子还好抓。2月23日突围当天,一个上午加半个下午,全部玩完。
4月份,泰安战役,陈诚系干将杨文瑔率整编72师被鲁南战役缴获的105榴弹炮轰的胆战心惊,全军覆没。
5月份,孟良崮战役,国军头号主力,华东战场台柱子部队整74师全军覆没。这一仗吓得整编83师特务营营长黄幼衡直接丧失与共军作战信心,导致他率领83师特务营整建制叛变投敌。
黄幼衡回忆:“整编七十四师在孟良崮被歼灭,对我又是一个极大的震动。这样一支“王牌军”都是如此下场,其他部队下场也不会更好。因此,我的思想斗争得更加激烈。”
任何一个战区,如果有1947年1-5月,国军这么密集,惨重的失败,可能都会被迫暂停,转而调整战略,重新分配资源和任务,后面一般也就不会有那么密集的酷战了。
但是1947年的蒋介石并不轻易动摇,体现出了国军阵营上上下下都算上都少有的极强顽固性,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消灭华野,荡平山东根据地。
因此国军对山东根据地的重点进攻决心并没有我军意料中的,消灭一两个主力师,再消灭一两个主力师,战局必然根本变化。
孟良崮战役之后40天,蒋介石又在南京中训团亲自布置了“南麻钓鱼”。
据11师54团(也叫威武团和老虎团)尹钟岳回忆,南麻战役是蒋介石为了复刻孟良崮战役没有打成功的中心开花战术,重新让整编11师胡琏充当孟良崮74师的角色,主力故意撤走一定距离,让11师在南麻引诱华野来攻,然后策划外围黄百韬、黄国梁、邱清泉们的反包围。
上图:胡琏在南麻的战绩没有拿到青天白日勋章是不太合逻辑的
1947年6月的南麻战役以及之后第8军为了堵截南麻战役受到重创的华野部队退回滨海根据地在临朐布阵,堵截华野撤军的临朐战役。
南麻临朐战役我方承认的伤亡是三万左右,华野进入最黑暗时期。
国军方面号称“歼敌10万”。
在1947年上半年接连吃了4次惨败,连头号主力74师都送掉之后,南麻临朐战役终于让此前已经快输红眼的国军,尝到了一点战术(中心开花)和战略(重点进攻山东,争夺山东)层面的正回馈。
此后,国军在山东战区试图一鼓作气,彻底剿灭华野主力,继续杀向胶东根据地。因而在1947年9月初,范汉杰率领的国民党军胶东兵团以整编第8、第9、第25、第54师(这四个部队有3个全美械军,一个全日械的25师,而且25师的战斗力甚至比大半美械部队都强,可以说这个胶东兵团整体战斗力还要超过后来淮海战役中的黄维兵团和邱清泉兵团)分别从潍县、高密、胶县(今胶州)出发,向胶东内地推进,开始了胶东战役。
胶东保卫战历时4个月,于1947年12月底结束。国军虽然攻城略地,到处报捷。但是并未真正捕捉消灭任何一个师旅级以上的华野部队。整个1947年国军重点进攻山东,从1月的鲁南战役到12月的胶东战役,仅仅起到了一个“打散”的效果。
上图:胶东兵团司令范汉杰
换言之,整个1947年,山东战场以空前的大战烈度和密度,终年激战,但国军虽然攻占烟台,掐住海口,实际上并未真正掌握山东。
随着中野挺进,华野分兵,胶东战役结束,战火的重心又转向中原地区。华野分兵之后,国军也只能跟进。此后黄百韬25师,阙汉骞的54师,李弥的8-9两军,王凌云的第2军,也先后调离山东。
整个山东战场,又剩下王耀武和丁治磐在济南青岛,遥遥相望,中间广大区域的根据地武力春风吹又生。国军在山东的掌控力,又重新缩回几大孤立的据点。
最终随着中原战场双方一番纠缠之后,华野主力又重回山东,拿下济南,拔下兖州,扫平临沂。整个山东国军势力被清扫一空。
在杜聿明1948年10月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延宕流产之后,国军在陇海路一线保持静止20多天的一字长蛇阵,就终于等来了华野空前的吞吃胃口,直接吞吃一向号称能战的黄百韬兵团(徐永昌曾经在日记里写,黄维兵团能战如黄百韬兵团,在徐的眼里,黄百韬和黄维兵团的实力是看齐的)。
最终演变成了国共关内战场的最终决战。
也就是说,如果山东的局势不明朗,或者山东被国军掌握。那么淮海战役至少在1948年11月份,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正是国军对山东争夺失利,才直接导致了淮海战役的发生,并根本上影响了淮海战役的结果。
山东当时3800万人口,作为稳固的后方和巨石一般的压迫感,直接压垮了国军陇海路上纤细脆弱的一字长蛇。仅仅1948年10月到1949年3月,4个月内,山东就有16万青年参军。
解放战争,关内战场,其实就是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军进攻山东(1947年全年酷战,激烈厮杀)
第二阶段,共军离开山东,国军离开山东,
第三阶段,共军重回山东,并从山东南下。
然后就结束了。
山东争夺失利,就是关内解放战争国军失败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刘秀:一场被低估的王朝再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