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阿里云国际站WAF:阿里云WAF防火墙的部署方式有哪些,我该选哪一种最合适?

发布日期:2025-10-24 16:33点击次数:114

TG:@yunlaoda360

第一章:一次看似简单的“加一道防火墙”

“我们的网站最近要上新版本,安全这块是不是得再加一道防线?”产品例会上,小李提了这个建议。

小赵是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他点了点头:“确实,最近登录接口被扫描得挺频繁。我们可以上阿里云的WAF试试。”

阿里云Web应用防火墙(WAF)是个老牌云安全产品,能抵御SQL注入、XSS跨站、CC攻击等常见Web威胁。小赵早有耳闻。可当他打开控制台准备部署时,却发现第一步就被卡住了。

“部署方式有三种:CNAME接入、透明接入、旁路模式……这我该选哪个?”

小李探头一看:“不就是三种方式嘛,随便选一个行不行?”小赵摇头笑道:“这三种背后,其实是三种不同的安全架构思路。”

于是,一场关于“如何选择最合适的WAF部署方式”的探索开始了。

第二章:三种部署方式的“真面目”

1. CNAME接入:最常见也最灵活的方式

“CNAME接入相当于把网站的入口交给WAF。”小赵解释着,同时在白板上画下了路径图:

这种方式通过修改DNS解析,将域名指向WAF提供的CNAME地址。所有访问请求都会先经过WAF,再由它安全地回源。

优点是:

部署简单:只需修改DNS记录,无需改动服务器配置。

防护全面:所有HTTP/HTTPS流量均可检测。

适合大多数公网网站:如门户站、商城、API服务。

但缺点也很明显:

若域名DNS被缓存更新慢,可能导致短暂访问异常。

不适用于私网或内网服务。

小赵总结道:“CNAME接入适合互联网公开访问的网站,是标准方案。”

2. 透明接入:企业级架构的“隐形护盾”

小赵接着讲第二种方式——透明接入。

它的原理是让WAF与用户请求处于同一网络环境中,不需要改DNS,也不需要改域名解析路径。阿里云提供的是通过高防IP + WAF联动或VPC级透明代理的方式实现。

路径如下:

优点:

无感知接入:对业务架构透明,不影响现有流量路径。

低延迟:WAF与业务在同一VPC中通信,性能更高。

适合金融、政企等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场景。

缺点:

部署复杂度较高,通常需要安全团队配合配置路由。

成本较高,需绑定固定IP或高防实例。

小李听后感叹:“这听起来像高端玩家的方案。”小赵笑道:“没错,它更适合对‘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的公司。”

3. 旁路模式:灵活但非主流的“监控式接入”

第三种方式,是“旁路模式”,也叫“镜像接入”。顾名思义,流量并不会真正通过WAF,而是被“复制”一份进行分析和检测。

路径图大致如下:

优点:

零风险测试:不会影响线上业务,可以先观察再决策。

适合防护策略调试:能分析误报、查看攻击日志。

缺点:

不具备实时拦截能力,只能检测无法阻断。

主要用于验证期或分析阶段。

小赵说:“就像一台只负责看不负责打的防火墙。”小李笑了笑:“那就当个‘安全观察员’吧。”

第三章:选择的关键——看清业务场景

当三种方案都摆在面前,小赵开始思考:到底该选哪一种?

他画了一个对比表:

部署方式

适用场景

CNAME接入 通过DNS解析转发流量 简单快速、支持HTTPS、部署灵活 仅适合公网 适合网站、API、内容服务

透明接入 内网级别接入,无需改DNS 性能高、稳定性强、安全性强 配置复杂、成本高 适合金融、政企系统

旁路模式 镜像检测不拦截 零风险、可观察误报 无法防护攻击 适合测试、防护策略验证

小李看着表格若有所悟:“我们网站主要面对公网用户,用户来自全国各地。那是不是用CNAME接入最合适?”小赵点头:“没错。我们用CNAME模式接入WAF,把防护入口放在云上,让它统一过滤攻击流量,再回源到我们的SLB。”

随后他补充道:“但如果未来要部署金融系统、内部管理系统,那我们就要考虑透明接入。”

第四章:实战部署——从测试到生产

1. CNAME接入实操

他们在阿里云WAF控制台创建防护域名,系统自动分配了一个CNAME地址:

接着,小赵在DNS控制台修改解析记录,将主域名指向WAF的CNAME。几分钟后,解析生效,访问流量开始通过WAF。

WAF后台显示出实时流量曲线,拦截日志陆续出现。SQL注入、扫描、CC攻击……原本隐蔽的攻击行为,现在一目了然。

小李看着数据面板:“没想到短短几小时,就拦了上百条异常请求。”小赵点点头:“这就是WAF的价值,它像是我们网站的‘第一道门’。”

2. 策略验证与优化

在上线初期,他们先将WAF模式设为“观察模式”,只检测不拦截,用于识别误报。几天后,再逐步切换为“防护模式”,实现实时拦截。

与此同时,小赵结合日志服务(SLS),分析访问行为,优化规则。他发现某个接口经常触发CC攻击,于是启用了“自定义限流策略”:同一IP在10秒内超过10次请求即封禁1分钟。

这种精准策略让WAF与业务更贴合,不再“一刀切”。

尾声:安全与业务的平衡

几周后,小赵再次回顾这次部署,感慨颇多。

“其实部署WAF,不只是加个防火墙,而是重新思考业务入口的安全体系。”他看着稳定的流量曲线说:“选对接入方式,就像选对了锁的位置——既不妨碍正常通行,也能守得更牢。”

小李笑着接话:“那我们现在这把锁,应该挺智能的。”“对,”小赵回应,“它在云上看守着每一次访问,每一次请求。安静,却可靠。”

✦ 结语

阿里云WAF提供了三种主要部署方式——CNAME接入、透明接入、旁路模式。选择哪一种,并没有“绝对最强”,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业务架构。

如果你希望快速上线、保护公网应用,选择 CNAME接入;

如果你追求高稳定、高安全的内部系统防护,选择 透明接入;

如果你在策略测试期、需要观察流量行为,选择 旁路模式。

正如小赵和小李的故事告诉我们的:

真正的安全,不是加多少防线,而是把防线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