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30 19:22点击次数:78
1955年,粟裕被封为大将军衔,在十位大将里他排首位,所以也有人叫他“大将军第一人”
粟裕能有这般成就,关键是在解放战争时为革命立了大功。他带领的三野,总共歼灭敌军245万人,在四大野战军里,歼敌数量排第一。
粟裕是三野主要的军事指挥者,他的功劳大家都看得见,所以对于他的军衔,很多人都没啥意见。
估计没人能料到,南昌起义那会儿,当警卫班班长的粟裕,日后竟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粟裕取得的那些成绩,好多老战友都替他开心,像以前当过四野副参谋长的聂鹤亭就是。说起来,他跟粟裕关系可不简单,当年参军的时候,他还是粟裕的“老班长”呢。
要说聂鹤亭,那可是粟裕的“老班长”,资历相当老。
那为啥1955年授衔的时候,聂鹤亭没参加授衔呢?
聂鹤亭是安徽阜阳的。跟别的开国将军不一样,人家大多是农民出身,可聂鹤亭出生的时候,他家富得流油。所以小时候聂鹤亭读书不愁,先是念了私塾,后来又上了小学。
但聂鹤亭安稳日子没过上多久,12岁时,家里出了事,聂家一下子就不如从前了。
聂鹤亭学业完成后,就回老家种地去了。
聂鹤亭人虽在家,可没放过追求进步的机会。读书那会儿,他认识了个好朋友张子珍。
两人在患难中感情深厚。张子珍常常跑到聂家,把自己新学的知识说给聂鹤亭听。
聂鹤亭一番努力,到底打动了姐夫。后来,靠着姐夫帮忙,聂鹤亭进了阜阳师范小学念书,又重新开启了学业。
打那以后,聂鹤亭一直都特别努力。到16岁的时候,他又凭出色的成绩,考上了安庆皖江师范专科学校。
就在这个当口,聂鹤亭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思想。
在学校里,最让聂鹤亭开心的事儿,就是结识了一位靠谱的“大哥”。
他这大哥可厉害啦,就是后来当上红一军军长的许继慎。
许继慎比聂鹤亭大四岁,可他俩没因年龄有啥隔阂。许继慎晓得聂鹤亭也想进步,就常带着他参加学生运动。
1921年,聂鹤亭头一回参加学生运动。
这一年,安徽凤阳税关监督倪道烺、安徽军务帮办兼皖南镇守使马联甲他们,为了多搞点军费,硬逼着安徽省议会把教育经费给削减了。
这事儿被爆出来后,可把安徽的学生们给气坏了,他们成群结队地走上街头游行,强烈要求严厉惩治倪道烺、马联甲这些人。
聂鹤亭也参与了这次游行,他身材高大,大胆地跟马联甲派来镇压学生的军警打起来了。
就因为这个,发生了流血冲突,军警对学生拳打脚踢,有同学受伤了。但即便这样,聂鹤亭没退缩,还领着其他同学继续抗争。
这事儿最后遭到了全国舆论的批评。
后来啊,因为压力,安徽那边的管理部门不但没减少教育经费,反倒又多给了几十万,这事最后才算完。
聂鹤亭打赢了这场斗争,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但没过多长时间,他又重新琢磨起自己的所作所为来。
没想到啊,在这件事儿里耀武扬威的倪道烺、马联甲这些人,事后不但没被处罚,反倒还升职了。
碰到这种情形,聂鹤亭心里又气又难过,可连个倾诉的地儿都没有。
这能叫公道?肯定不是啊,聂鹤亭心里寻思,得去找找新的人生信仰了。
1926年,21岁的聂鹤亭加入国民革命军,就此踏上革命之路。
6月份的时候,聂鹤亭被派到叶挺独立团,当了个班长。
北伐那时候,聂鹤亭打仗勇猛,冲在前面,这就被叶挺留意到了。聂鹤亭怎么也没想到,在叶挺的部队里,居然又碰到了自己的“好大哥”许继慎。
之后,经许继慎引荐,聂鹤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让聂鹤亭格外开心的是,在部队里,他结识了个小兄弟,这小兄弟便是粟裕。聂鹤亭当班长那会,粟裕是班里的兵,等聂鹤亭升任排长,粟裕就当上了班长,他俩关系特别好。
1927年,聂鹤亭和粟裕一块儿参加了南昌起义,聂鹤亭当时是排长,粟裕是班长。
南昌起义没成功后,他俩跟着朱德在湘赣粤边界打游击。1927年11月,朱德带着起义部队到了湘南地区。
这时候,部队因为长时间东奔西走,武器弹药缺得厉害。为了能让部队继续撑下去。
朱德打算带着部队,加入到老友范石生的部队里。
这原本是次把原则性跟策略性巧妙融合的改编,然而聂鹤亭咋都想不明白这事儿。
朱德好几次把聂鹤亭找来,劝他别这么干,可根本没用。聂鹤亭铁了心要去上海找党中央。
没办法,朱德最后只能答应了。
之后,聂鹤亭一路折腾到了上海。中央领导晓得他是搞军事的干部,就叫他去广州,准备参加广州起义。
聂鹤亭到了广州,碰到老领导叶挺,在广州起义司令部当上了参谋。
1927年12月11号,聂鹤亭投身了广州起义。
后来起义没成功,聂鹤亭就回安徽老家了,开始做地下工作。
1928年,党组织安排聂鹤亭去井冈山,在那儿,他见到了朱德、毛主席他们。
朱德碰到聂鹤亭,没把聂鹤亭之前那任性胡来的事儿放心上,只跟他讲,大家虽然走的路不一样,但最后都回到了一条革命道上。
毛主席对参加过两次起义的军事干部聂鹤亭,心里挺欢喜。
那天,毛主席特意让人做了4道菜,还亲自陪着聂鹤亭吃饭,看得出来毛主席很看重聂鹤亭。
聂鹤亭到了井冈山,碰到了自家小兄弟粟裕,他俩兴奋地紧紧抱在一起。
后来,在毛主席和朱德的关心下,聂鹤亭陆续当上了红军团长、师参谋长这些职务。长征那时候,聂鹤亭还参与指挥了湘江战役、强渡乌江以及遵义战役等战斗。
在战火考验下,聂鹤亭成了毛主席赏识的将领。等抗战全面打响,聂鹤亭就被安排担任军委总参谋部战局局长。
能当上这么重要的职位,就知道毛主席很信得过他。
但在这段时间里,聂鹤亭干了件让毛主席失望的事儿。
1938年初,南方好几个省的游击队整编成了新四军,叶挺当上了新四军军长。新四军刚成立那会,特别缺军事干部。叶挺晓得聂鹤亭在延安,就跟毛主席提要求,想让毛主席答应聂鹤亭到新四军来干活。
毛主席挺满意聂鹤亭这个得力手下。他不是不让聂鹤亭去新四军,就是有点舍不得。所以呢,毛主席跟聂鹤亭讲,去新四军工作前,再来自己这儿一趟,自己好给他饯行。
聂鹤亭一口就应下了。
但等聂鹤亭快要去新四军工作的时候,他的心就开始活络起来了。
聂鹤亭晓得毛主席挺看重自己。他琢磨着,要是照毛主席的吩咐去见他,万一毛主席又开口挽留,那自己就没法去新四军啦。
所以聂鹤亭做了个大错特错的决定,偷偷从延安走了。
这事儿后来在延安影响可大了。后来聂鹤亭到武汉,长江局把他留下,让他搞统战工作。过了半年,又安排他回延安了。
就这样,聂鹤亭最后还是没去新四军上班。
聂鹤亭回到延安后,本想着去毛主席那儿当面解释下自己没应邀请去主席那事儿,可因为各种原因,最后也没去成。
这事啊,成了聂鹤亭这辈子的一个惋惜事儿。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定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计划,好多政治、军事干部都被派到东北干活,聂鹤亭就在这批人里头。
到了东北,聂鹤亭先后担任松江军区司令员,还兼任哈尔滨卫戍司令员,之后又当过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辽北军区司令员这些职务。
辽沈战役开打前,聂鹤亭不止一次跟林彪提议攻打锦州。可那会儿林彪心里还没拿定主意呢,更想打长春。
之后中央军委接连发电报,都让林彪带兵去攻打锦州,他这才明白自己之前错了。
与此同时,林彪对聂鹤亭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但在辽沈战役那会儿,聂鹤亭又出了个严重的差错。
当年部队攻打沈阳那会儿,敌人的暂编五十三师为了不被咱们军队灭掉,就跟聂鹤亭提了起义的请求。
聂鹤亭琢磨着敌人起义对咱部队有好处,能少些没必要的损失,就没等东野司令部点头,自己就答应了。
后来林彪和罗荣桓知道了这事,林彪发火了。
林彪觉得,这时候咱们部队都已经把城围了,敌人就跟被困在瓮里的鳖一样。他们搞的起义压根不算真起义,撑死就算是投诚。
罗荣桓对聂鹤亭这么做也挺不高兴,就批评了他。
这时候,聂鹤亭也意识到,自己真的是做错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整编成第四野战军,聂鹤亭当上了副参谋长。
其实就聂鹤亭的资历讲,他担任这个职务不算高。跟他资历差不多,甚至还没他资历深的,当时都有人当上兵团司令员了。他的后辈粟裕,更是三野主要负责军事指挥的。
建国之后,聂鹤亭先后担任装甲兵副司令员、工程兵副司令员这些职务。
那为啥1955年授衔的时候,聂鹤亭没参加授衔呀?
1955年授衔,是综合考虑每个军人的资历和战功来评的。按规定,聂鹤亭最后被评为中将。可他不太服气,觉得自己资历深,给个中将太低了,就去找罗荣桓抱怨。
罗荣桓做事稳当又公正,授衔这么重要的事儿,他肯定不会凭一时冲动就做决定,也不会因为老战友说几句就改变主意。
就连罗荣桓都提醒聂鹤亭说:“照我看呐,就你这思想觉悟,能授个中将都算给高了。”
聂鹤亭听了这话挺惊讶,从罗荣桓办公室出来后,他后背直冒冷汗,心里明白自己又搞砸事儿了。
后来呢,聂鹤亭写了检讨书。罗荣桓对聂鹤亭主动认错的表现,挺满意的。
1955年授衔的时候,聂鹤亭没赶上。不过呢,半年之后,也就是1956年,中央军委专门给他补授了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