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俄罗斯红军城远程布雷系统大显身手,强力封锁乌军补给线路

发布日期:2025-10-26 07:48点击次数:199

10月15日,俄罗斯国防部在红军城方向发布了“耕作”远程布雷系统的作战画面,并配了说明。官方说,发射了带可编程弹药的火箭,在乌军活动频繁的地带快速铺雷。还强调,这套系统既能远程布设反步兵雷场,也能做混合式爆炸障碍。

先说这东西是干啥的。它属于工程兵的“快手”,主要任务是不靠近前沿就把路封住,把人逼停。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八轮装甲卡玛兹底盘的战斗车、运输装填车,还有装着工程弹药的运输发射集装箱。因为这个是车载发射,所以机动快、上阵也快。

俄方还说,机组经常在乌方无人机够得着的范围里作业,但凭借机动性能躲掉攻击。这点符合前线情况。现在无人机多,谁停久谁挨打,所以快速到位、快速撤离,是保命的基本动作。接着再它的定位就是“打一下就跑”。

所谓“可编程弹药”,主要是可以设定自毁时间和覆盖密度。俄方宣传里常提这个,说能减少后续风险。但在排雷圈里,大家更关心可靠性,毕竟自毁不一定百分百生效。结果就是,临时雷场也可能变成长期问题。

“红军城”是俄语旧称,指的就是乌东的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今夏到秋这里交战频繁。俄军在顿涅茨克州西线往前试探,乌军在多个据点顶住再反击。在这种拉锯下,远程布雷就成了阻挡步兵和车辆的常用招。

从公开资料“耕作”系统在2020年左右开始亮相,2022年后前线多次出现。这说明俄方把工程兵的老办法,和新车、新火箭绑在一起用,目的就是扩大封锁面。也是在补前线兵力紧张时的“补课”。

远程布雷的作用很直接:封突击通道、切补给路、逼对方绕行。然后再配合炮火和无人机,形成连锁打击。一旦铺上,进和退都不轻松,时间慢下来,消耗就上来了。对地侦察也会变难。

乌军这边,排雷车、爆破器材和无人机投弹也在跟进,夜间动作更多。双方就是掰手腕:你封我拆,你拆我再封。同样的套路,比的是速度和准头,还有谁能把对方引到“坑”里。这就是前线每天的常态。

法律层面要点也别忽略。反步兵地雷在《渥太华禁雷公约》里被禁止,乌克兰加入了,俄罗斯没有。俄方不受该条约约束,但使用会遭到外界批评。另外,混合雷场里的某些类型,同样会增加战后处理难度。

人道机构和联合国系统多次提醒:就算设了自毁,仍有失效的情况。因为这个,排雷要花很多年,乡道、农地、树林都会变成危险区。结果就是,平民回到家园的时间被拉长,救援和耕种都受影响。

从这次画面“耕作”车是成排发射管,几分钟就能覆盖一片区域。再装弹,再换位,节奏很紧。这在下棋里叫抢先占住关键点,逼对手绕路。还有一点,它把风险从步兵身上转到了工程车身上,算是风险转移。

俄军说能躲无人机,真实效果跟地形、天气和电子压制有关。乌军的FPV常贴身追车,越平坦越危险。所以机组能活下来,关键还是纪律:发射完立刻转移,不恋战。旁边有反炮兵雷达盯着,也能帮忙压制。

这次选在红军城方向对外发布信息,更多是一个提醒:那一线不要轻易接近。同样也是心理施压,告诉乌方前沿铺了雷,逼其慢下来。对内也有宣传意味,强调前线在用新装备堵对手。

画面里,夜色下,一辆八轮卡车在泥地上停了不到两分钟,发射管连着吐火,车灯一闪就倒车离开。不远处,一个乌军排雷小组停在路边,把探测器举起又放下,盯着前方那片暗色地段。下一次,他们会在哪条路上加快,或者放慢脚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