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为增加收入公交车开始售卖冷饮,却遭到不少人反对,这是为什么?

发布日期:2025-07-18 16:54点击次数:149

"师傅麻烦开快点,要热化了! "

这声哀嚎要是搁在十年前,公交司机老陈准得乐出声——车厢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人贴人汗津津的,可不就像在蒸桑拿? 可2025年的今天,老陈望着空荡荡的车厢直叹气,空调开到16度都冻得人起鸡皮疙瘩,这鬼天气哪还有人出门啊?

您猜怎么着? 就这白送座位都没人坐的公交车,上个月居然因为卖冰棍上了热搜! 杭州公交集团整了波神操作:在车厢中部塞进个冰柜,雪糕可乐矿泉水摆得满满当当,美其名曰"移动便利店"。 司机老陈头回见这阵仗都乐了:"好家伙,现在坐公交还能实现冷饮自由? "

可网友不干了! 评论区炸得比油锅还热闹。 "车厢过道本来就窄,再摆个冰柜,逃生通道都被堵死了! ""公交车上不让吃东西,卖雪糕不是打自己脸? "更有人灵魂发问:"司机师傅边开车边找零钱,这算不算危险驾驶? "

这事儿得从根上唠。 您知道现在养辆公交车多烧钱吗? 司机工资月月涨,油价蹭蹭往上蹿,可票价还跟十年前似的两块钱。 老陈给我算过笔账:他开的这辆12米纯电公交,充满电能跑200公里,夏天开空调百公里电耗得150度,光电费就小两百。 这还不算车辆保养、保险、站台维护……

"以前公交车是香饽饽",老陈嘬着冰镇可乐直摇头。早年间司机是铁饭碗,姑娘们抢着嫁。 现在? 年轻人宁可送外卖也不开公交,为啥? 工资赶不上通胀啊! 老陈开了二十年公交,工资从三千涨到八千,可房价从八千飙到八万,这账怎么算怎么亏。

公交公司急得直跺脚,开始整活自救。 您看那车身广告,从治不孕不育到医美整形,贴得跟花蝴蝶似的。 车厢里电子屏循环播放贷款广告,语音报站都变成"XX男科医院提醒您……"这还不够,杭州公交脑洞大开:既然乘客都低头玩手机,干脆把扶手杆改成共享充电宝!

冷饮计划就是这时候诞生的。 领导们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一辆车每天卖50根雪糕,一根赚两块,一个月就是三千!再加上冰柜广告位招商,妥妥的增收神器。 可他们忘了个理儿:公交车姓"公"不姓"商",老百姓买的是公共服务,不是移动小卖部!

最逗的是网友扒出的黑历史。 2018年南京公交试过在车上卖早餐,豆浆油条煎饼果子香飘十里,结果大爷大妈为了抢购打起来了。 2020年郑州公交搞过"菜篮子专线",车厢里堆满白菜萝卜,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演《人在囧途》。 这些奇葩操作最后都凉凉了,为啥? 因为公交车的本质是出行工具,不是菜市场!

可话说回来,您真忍心看着公交车消失吗? 老陈说他们线路有对老夫妻,每周三雷打不动坐公交去肿瘤医院化疗。 "要是公交停了,他们咋去医院? 打车来回两百块,退休金够呛啊! "还有那些凌晨四点上班的环卫工,末班公交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数据不会说谎。 交通运输部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公交客流量同比下跌12%,可60岁以上老年乘客占比却逆势上涨8%。 这说明什么? 公交车正在变成"银发专列",年轻人越来越不待见它了。

那咋整? 有人提议学国外搞"高端公交",真皮座椅免费Wi-Fi,票价翻三倍。 可老百姓不买账:"我花两块钱坐公交,凭啥要享受头等舱服务? "也有人支招学地铁搞"公交+商业",在枢纽站建商场。 可您看看那些建在商场里的公交站,乘客被绕得晕头转向,应急疏散都成问题。

其实早有成功案例。 广州公交搞过"阅读专线",车厢改造成移动图书馆,乘客扫码就能借书。 成都公交推出"熊猫专线",车身上画满大熊猫,车厢里卖文创雪糕,愣是把公交车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这些操作既没挤占乘客空间,又创了收,不比塞冰柜强?

说到底,公交自救得守住底线。 您可以卖广告、搞文创、开发特色线路,但别打乘客安全的主意。 您想想,要是哪天公交车为了创收,把座位全拆了改成货架,那成什么了? 移动仓库?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咱们这代人,别光顾着吐槽公交这不好那不行。 您要真关心城市发展,就多坐两趟公交,少开两天私家车。 您每多刷一次公交卡,就是在给这个城市的公共服务续命。 毕竟,当满大街都是私家车的时候,堵的可不只是马路,还有咱们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