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9 09:07点击次数:174
一、初识龙舟
清晨的岠嵎湖还笼罩在薄雾中,湖面如镜,倒映着远处起伏的山峦。我站在岸边,望着那几艘静静停泊的龙舟,木桨斜插在船侧,仿佛沉睡的巨龙正等待一声号令。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龙舟赛,也是我加入“岠嵎先锋队”的第三个月。
“小林,别发愣了,热身开始了!”队长王振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低沉有力,像鼓点一样敲进我心里。他是本地人,四十出头,皮肤黝黑,手臂上的肌肉线条分明,是村里公认的“龙舟魂”。
我赶紧跑过去,和队友们围成一圈。有人笑着打趣:“城里来的大学生,能撑住吗?”我脸一红,没说话,只是默默拉伸着双腿。我知道,他们不是恶意,而是期待——对一个新人的考验,也是一份无声的信任。
二、训练的汗水与争执
训练的日子并不轻松。每天清晨五点集合,划桨、节奏、配合,一遍又一遍。起初,我总跟不上节奏,桨入水太早或太晚,打乱了整条船的平衡。
“第三桨,小林!你又抢拍了!”王振猛地喊道,眉头紧锁。
我喘着气,手心火辣辣地疼,心里一阵委屈:“我已经尽力了……”
“尽力?龙舟不是一个人的事!”他声音陡然提高,“我们是一条船,一呼一吸都得同步!你慢半拍,全队就得迁就你,比赛时谁等你调整?”
我低下头,眼眶发热。那一刻,我几乎想退出。可当我抬头,看见老李——那个五十多岁的会计,正默默帮我调整桨位;看见小陈,十七岁的高中生,累得趴在船上却还在哼着鼓点练节奏——我忽然明白了什么。
这不只是比赛,而是一种凝聚。
从那天起,我开始主动加练。傍晚别人收工了,我还在湖边对着影子练习挥桨动作。王振看在眼里,某天训练结束,他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有股劲儿,挺好。”
三、赛前的紧张与期待
比赛前夜,我们住在湖边的临时帐篷里。月光洒在湖面,银光粼粼。大家围坐在一起,没人说话,只有风掠过水面的轻响。
“怕吗?”小陈突然问我。
我笑了笑:“怕啊,怕拖后腿。”
“我更怕赢不了。”老李插话,语气平静,“咱们练了三个月,不是为了凑数的。”
王振点燃一支烟,火光在他脸上忽明忽暗:“明天,不管输赢,咱们得让所有人知道——岠嵎湖的龙舟,是拼出来的!”
我望着他们,心中涌起一股热流。这些天的汗水、争执、疲惫,原来都在为这一刻积蓄力量。我忽然不再害怕,反而有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四、湖上的呐喊与荣耀
比赛当天,湖岸人山人海。鼓声震天,彩旗翻飞。我们的船排在第三道,船头的龙头昂首向天,仿佛蓄势待发。
“准备——”鼓手老周双槌高举。
我的心跳快得像要冲出胸膛。
“咚!咚!咚!”鼓声响起,我们齐刷刷挥桨,水花四溅。起初节奏稍乱,但我咬紧牙关,紧盯前方王振的背影,跟着他的呼吸,调整自己的力度。
“稳住!压桨!换气!”王振吼道。
五百米、八百米……我们逐渐追上第二名。最后两百米,鼓点越来越急,手臂酸胀得几乎抬不起来,可耳边是队友粗重的喘息和整齐的号子:“一!二!一!二!”
“冲啊——!”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我们像一支离弦的箭,劈开湖水,在终点线前半桨之差,超越对手!
冲线那一刻,所有人都瘫倒在船上,大口喘气,然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我仰面躺在甲板上,看着湛蓝的天空,泪水不知不觉滑落。
#不一样的早秋漫游季#
五、归航之后
颁奖台上,我们捧起奖杯,笑容灿烂。但最让我难忘的,是回程路上,王振悄悄把奖牌挂在我脖子上:“你是我们的一员了。”
我握紧奖牌,心中百感交集。这枚奖牌不属于某个人,它属于每一个在晨雾中挥桨的人,属于每一次争执后的和解,属于沉默中的坚持。
威海乳山岠嵎湖的龙舟赛,不只是速度的较量,更是人心的凝聚。我们不是最强的队伍,但我们是 超团队 ——因为我们在风雨中并肩,在疲惫中坚持,在彼此的眼神里,找到了不可动摇的信任。
湖风依旧,龙舟静泊,而那份属于团队的热血,早已深深刻进岠嵎湖的波光里,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