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这七样东西在印度就别卖了,根本卖不出去

发布日期:2025-08-06 13:23点击次数:148

听说有人想背着货箱闯印度?先别急着打包,我这儿有份《印度滞销品黑名单》,看完再决定也不迟。毕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商机和坑往往长得一模一样,以下七样东西,建议连样品都别带——

1. 运动鞋:一半人光脚,一半人靠拖鞋续命

你要是扛着新款跑鞋去印度,大概率会被围观:“这鞋裹得这么严实,是给大象穿的?”印度街头,光脚走路的人比穿鞋的还理直气壮,沙滩拖鞋更是“国民战靴”,一双能从年头穿到年尾,鞋底磨穿了换块胶皮继续战。至于运动鞋?除非你能证明它能踩着火炭跳广场舞,否则只能在货架上积灰。

2. 卫生纸:马桶旁边的水龙头,才是终极答案

在印度超市摆卫生纸,相当于在火锅店卖冰淇淋——不是不好,是人家根本不需要。这里的厕所标配不是纸篓,而是一个小水龙头,讲究“水洗派”的洁净哲学。你要是热情推销:“这款纸巾超柔软!”当地人可能会真诚建议:“不如换成沐浴球,洗得更干净哦。”

3. 防晒霜:“越黑越健康”了解一下?

别以为热带国家就需要防晒霜,印度人对“美白防晒”的执着,可能还没对咖喱的执着一半深。街头小贩顶着40度高温晒一天,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发亮,那是辛勤劳作的勋章。你递上防晒霜,他可能反手给你抹一把 turmeric(姜黄粉):“这个涂脸,防晒还养颜,比你的化学玩意儿靠谱。”

4. 羽绒服:冬天?一件毛衣足够对抗“严寒”

当你兴高采烈运去一批羽绒服,准备赚冬天的钱时,会发现印度的冬天是“薛定谔的冷”。北方最冷时也就十来度,当地人套件薄毛衣加围巾就敢出门,街头穿羽绒服的,十有八九是游客。你要是说“这衣服能抗零下20度”,他们只会瞪大眼睛:“零下20度?那地方还能住人?”

5. 静音鼠标:在印度,安静是对生活的不尊重

印度人办事讲究“有声有色”:菜市场叫卖声能掀翻屋顶,手机铃声必须是最大音量,就连打字都得“啪啪”作响才显得效率高。你卖静音鼠标?他们会疑惑:“按下去没声?是不是坏了?”毕竟在这儿,“安静”约等于“没动静”,没动静的东西,谁知道是不是正经商品。

6. 单人份食品:“一人食”?不存在的家庭结界

你要是卖那种“一人吃刚好”的小包装零食,注定要败给当地的“大家庭结界”。印度人吃饭讲究“一锅端”,一包薯片能分给五个孩子,一块巧克力能掰成八瓣。你说“这是单人份”,他们会笑着把包装撕开:“现在是十人份了,谢谢。”久而久之,小包装食品只会沦为“不懂人情世故”的代表。

7. 精致餐具:手抓饭的灵魂,容不下刀叉的打扰

你要是带着锃亮的牛排刀、雕花的汤勺闯印度,恐怕会被当成“餐具刺客”。在印度餐桌,双手才是最趁手的“餐具”——五指并拢舀起咖喱饭,指尖的温度能让香料更入味,连小孩都知道“用手抓着吃才香”。你递上叉子?他们可能会礼貌接过来,然后用叉子叉起食物,继续用手送进嘴里。毕竟对印度人来说,刀叉就像给瑜伽大师戴枷锁,纯属多此一举。

所以啊,想去印度做生意,不如先观察观察:看看街头的拖鞋底有多厚,厕所的水龙头有多亮,大妈的姜黄粉涂得有多匀,食客的手指蘸着咖喱有多灵活。毕竟在这片充满反差萌的土地上,最畅销的永远是“入乡随俗”,而不是“我觉得你需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