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1 22:12点击次数:111
在1996年,即我国建军70周年前夕,一位在革命事业中英勇牺牲、距今已有六十余载的先烈,被追认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指挥官。当年,军委特地于军事博物馆内增设了一处专题展览台,以缅怀这位红军高级指挥官的丰功伟绩。
不久后,《解放军日报》与《人民日报》相继刊登了这位英烈的感人事迹,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亦为他重塑了墓碑。这一举动,令他远在山东淄博的妻子悲痛欲绝,泪如泉涌。在此刻,她深知周总理与邓颖超夫妇为了丈夫的荣誉,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仍在为丈夫生前所应得的荣誉以及自己和家人的福利待遇而奔波。
这位在革命事业中英勇献身的先辈究竟是谁呢?
陈赓与朱德同窗。
这位英勇的革命烈士彭干臣,曾是陈赓在黄埔军校共学的同窗,亦与朱德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时结为同窗之谊。
彭干臣因在安徽省第一师范学院青年团中的卓越表现,被推荐至黄埔军校深造。在校期间,与陈赓同任教导连职务不久,便遭遇了时任粤军司令陈炯明的叛乱事件。
面对这一叛乱,孙中山迅速组织联军以应对,黄埔军校亦投身于讨伐叛逆者的战役之中。然而,在征讨过程中,军校遭遇了陈炯明麾下的一支旅队,形势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赓与彭干臣从军校队伍中精选出一百余名勇猛将士,在敌军的炮火中英勇冲锋,屡次发起猛攻。最终,他们成功突破了叛军的严密包围。此后,他们继续紧密配合,率领士兵们迅速攻克了陈炯明所控制的五华县。
联军东征取得圆满胜利之际,彭干臣的勇猛与智谋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因而,他被选派至莫斯科,以求在深造中成为更为杰出的革命战士。正是在这片土地上,他与朱德携手,成为了同窗之谊。
随着北伐战争的硝烟初起,彭干臣身在异国他乡,内心却如同箭在弦上,迫切渴望归国投身革命的浪潮。为了尽早实现这一夙愿,他毅然决然地提前结束了学业。归国后,在组织的精心安排下,他加入了叶挺独立团,并担纲参谋长一职,随西路军踏上了漫漫征战之路。在他的辅佐下,叶挺在汨罗江、平江等战役中屡建奇功,赢得了重大胜利。
二、和周恩来
“革命之路艰难,断指又何足惜?”更让人敬佩的是,他随后的誓言:“只要头颅尚存,便能为党效力。”
在北伐时期,周恩来特地向党组织提出请求,希望彭干臣能加入他的行列,共同完成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任务。然而,起义的胜利令蒋介石深刻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巨大潜力,于是他发动了旨在消灭共产党力量的反革命事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党中央立刻作出决策,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以应对。
南昌起义取得胜利之际,彭干臣同志被任命为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尽管任期不长,他依旧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维护了当地的治安稳定。
不久后,彭干臣在南昌接受了新的指令,随周恩来同志前往上海投身革命。1929年,鉴于上海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中央决定着眼于革命干部与人才的培育与壮大,遂在上海设立了一所旨在培养中央军政干部的培训班。
鉴于当时上海弥漫的紧张氛围,彭干臣巧妙地假扮成一名蜂蜜销售经理,租赁了一座洋房。周恩来与邓颖超则利用采购蜂蜜的掩护,为学员们进行培训。此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使得我们的军政干部队伍得以不断壮大。一年之后,周恩来肩负使命前往莫斯科汇报工作,彭干臣也接到了指令,前往东北展开秘密的革命活动。
遭受东北革命组织的覆灭后,彭干臣受命前往赣北的革命圣地。抵达赣北后,他不仅亲自率领红十军投身“反围剿”的激战,还将赣北的革命根据地成功拓展为闽浙赣广阔的根据地。同时,彭干臣积极倡导在根据地创建军校,致力于源源不断地为革命事业培育新的力量。
然而,在闽浙赣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彭干臣英勇捐躯,壮烈地倒在了为掩护部队成功突围的战场之上。
三、英雄的儿子
闻悉彭干臣英勇就义的噩耗,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深感悲痛,同时也不忘关切地寻找彭干臣的家人。彭干臣的妻子江鲜云对丈夫的革命事业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在上海秘密举办的培训班上,江鲜云最初仅负责放哨,但很快,她的内心被革命的火焰所点燃,进而投身于革命队伍之中。
彭干臣在奔赴东北之际,携幼女与妻子同行。然而,随着东北组织遭受重创,他们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在此过程中,江鲜云不幸早产,诞下一名男婴。彭干臣喜出望外,兴奋地宣称:“我的革命事业终于有了继承人。”他为儿子取名“伟光”,寓意“伟大的革命事业必将迎来光明的未来”。
在孩子仅四个月大之际,彭干臣不得不前往赣北。在此关键时刻,江鲜云毅然决然地表达了自己的坚定决心,她不愿让自身以及子女成为彭干臣投身革命道路上的负担。她劝慰彭干臣无需为家事分心,应全神贯注于革命事业。
未曾料想,这一别竟成了永诀。鉴于丈夫从事的是隐蔽战线的工作,常需乔装易容,江鲜云便未再收到丈夫的来信。内心虽早已有所预感,她还是默默承担起养育儿女的重任,隐去真实身份。这也是为何周恩来和邓颖超后来难以找到江鲜云的缘由。
1956年,在母亲的鼓励与支持下,彭伟光致信邓颖超。邓颖超将此信转交给了彭干臣的挚友陈赓。陈赓在回信中向彭伟光详细叙述了彭干臣的生平事迹。
那个炎热的夏日,彭伟光抵达了首都北京。陈赓陪同他前往西花厅拜访周总理与邓颖超。见面时,陈赓对邓颖超笑着发问:“你觉得他长得有谁相似吗?”
周总理激动地评价道:“简直和他父亲一模一样,无论是面容还是举止,都极为相似!”
邓颖超身畔泪水涌动,激动不已地喊道:“看,我们的孩子来了!”
周总理特意在北京逗留数日,向彭伟光娓娓道来其父辈的英勇事迹,并在繁忙之余,抽空带他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翌年,周总理再次邀请彭伟光赴京,一同观摩盛大的阅兵仪式,并勉励他勤奋学习,以父亲为榜样,成就一番英雄伟业。
1963年,江鲜云莅临北京探望其在北京工作的儿子,有幸得到了周总理与邓颖超的亲切接见。在交谈中,江鲜云提及了一位名叫彭干臣的英雄,他曾在革命斗争中英勇无畏,不惜牺牲。听闻此言,周总理和邓颖超均郑重承诺,将竭尽全力确保彭干臣获得应有的荣誉。
二十载岁月流转,周总理的离世已满周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彭干臣的形象终于逐渐走进公众的视线。他犹如革命征途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在人们深切的怀念中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