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2 16:00点击次数:131
英国为何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动用武力,却不敢对中国使用武力收回香港?
你知道吧,这两个地方在以前都是英国人在殖民时期从其他地方夺过来的。可是奇怪的是,英国对这两块地方的管理方式却不一样。
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的强硬首相,曾经直接派兵攻打阿根廷。可是在面对中国的时候,她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吃了个大亏。香港并没有像马岛那样被占领,这难道只是因为英国人守信用吗?
要说香港和中国之间的历史问题,还得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在这两次战争中,清朝政府被迫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割让给了英国。
甲午战争结束后,英国又跟清朝政府重新划分了香港的领土。这些不公平的条约,在清朝灭亡后,没有一个中国政府愿意接受,就连北洋政府也想过要把香港要回来。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那时候我们有能力用武力收回香港。
那时,由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关系紧张,香港就成了新中国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决定暂时保持香港现状不变。
因为新界的租期是99年,到1997年就到期了。而且,随着中国慢慢打破国际孤立,收回香港成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1972年,中英两国成了好朋友。中国说要把香港和澳门从其他国家管的名单里去掉。这样一来,按照国际法律,香港和澳门的事情就不会被其他国家干涉了。
中国一直以来都认为,香港是其领土的一部分,不能分割,香港的归属问题应该由中英双方通过谈判来解决。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当中国明确提出要收回香港主权时,很多原本打算在香港投资的人都开始犹豫不决,这使得香港的经济一度陷入了停滞的状态。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英国人提出一个方案,说要把管理权交给中国,但实际上他们还想继续留在这儿掌控一切。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名义上拥有主权,但实际上英国人仍然在管理这个地方。
那时候,英国人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可响呢。他们看到中国搞改革开放,敞开大门迎接世界,觉得香港就像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时不时就能带来财富。他们心里想着,中国应该不会对香港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1979年,香港的总督麦理浩到北京做客,谈到了香港的租借问题。他试图模糊处理,让租借时间再长一点,以便继续管理下去。
邓公早就识破了英国人的小算盘,当场否定了他们的说法,明确表示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他还说了一些让“投资者放心”的话,但这反而更加彰显了中国收回香港的坚定立场。
为了让香港保持稳定,中央在处理港澳台问题时,想出了一个叫“一国两制”的好办法。
看到中国态度坚定,英国的铁腕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到中国访问,这时中英两国的矛盾才真正显现。这位强势的领导人,在国际事务上手段高明,特别重视英国在全球的地位。
撒切尔夫人这个时候来中国访问,肯定有她的深意。
在中国接待英国访客之前,英国刚在与阿根廷关于马岛的争端中取得了胜利。这次胜利让英国代表团信心满满地来到中国。
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冲突是因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其为福克兰群岛)。阿根廷认为这些岛屿是其领土,而英国则认为它们属于英国。这场冲突导致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与中国的谈判中更加坚定。因为通过这场冲突,撒切尔夫人看到了阿根廷的强大,这让她相信中国不会轻易屈服。所以,她有了跟中国对抗的勇气。
1982年4月1日,南美洲的一座小岛上,突然闯进来一群阿根廷士兵。这座岛靠近阿根廷,平时驻扎着一些英国的总督和士兵。结果,这些英国人被突然出现的阿根廷军队团团包围,最终毫无办法,只能乖乖投降。
在控制住岛上的情况后,有一万三千多名阿根廷军人上了岛。那时候的英国,已经不像以前那个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力量早就变弱了很多,因此不少人觉得英国不会轻易采取行动。
没想到,英国的普通百姓一听这个消息,全都炸了窝,抱怨声不断。
那时候的英国首相撒切尔是个以强硬手段著称的人,所以她决定让英国军队直接行动。于是,冷战期间最大的一场战争就这样开始了,人们称之为马岛战争。
福克兰群岛是英国的名字,而阿根廷人称其为马尔维纳斯群岛。目前,这两个国家主要在争夺这片岛屿的主权。但如果回顾历史,这个岛屿的归属权问题远比现在要复杂。
在1499年的时候,欧洲的一些人乘船来到了巴西。三年之后,一艘葡萄牙的船经过了马岛,大家都认为这是第一次发现这个地方,但奇怪的是,这件事竟然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记录。
到了1592年,英国有一艘船叫“欲望号”,船长说他找到了一个岛屿。但八年后,荷兰的航海家们站出来表示,英国人其实并没有找到那个岛屿,只是他们在航海日志中先写下了岛屿的存在。
这里的情况是不是已经很乱了?实际上,情况还能变得更糟。
确定了马岛的位置后,西班牙声称早在1520年麦哲伦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地方,并展示了一张16世纪的西班牙世界地图,上面已经标注了马岛的位置。
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很重要,英国人注意到这里经常发生争执,于是在1690年先来到这些岛上。按照英国人的说法,以前这里根本没有人居住。
英国人去了那些群岛之后,就给它们取名叫福克兰群岛。
那个时候,那些强大的国家都在全世界争夺土地,但福克兰群岛因为太小,一开始没人感兴趣。直到十八世纪,大家才开始为了它争来争去。
大约在1764年左右,法国和英国的殖民者几乎同时在马岛建立了自己的据点。不久之后,西班牙人用钱从法国手里买下了那些定居点和相关权益,并且派遣了一位总督来管理那里。
以前总觉得,这个地方跟阿根廷没啥关系,可现在咋就变成英国和阿根廷争来争去了呢?
那时候,西班牙派了个总督去马岛,之后就把马岛划给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管理。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现在是阿根廷的首都所在地。所以,西班牙殖民者实际上把马岛给了阿根廷。
英国和西班牙曾经为了马岛大打出手,争执得很激烈。
起初,英国人态度很坚决,不肯妥协。但当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英国人忙得不可开交,顾不上这个小岛了,只好撤离。这样一来,马岛就实际上被西班牙管理了。
在1816年,南美洲爆发了争取自由的浪潮,阿根廷在这股潮流中宣布了自己的独立。有趣的是,在这之前,西班牙人已经悄悄离开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但还是留下了标志自己主权的牌子。
那时的西班牙已经没有昔日的光彩,因此这块岛屿被殖民者分配给了阿根廷,自然而然就成了阿根廷的一部分。
1816年,阿根廷声称自己是西班牙殖民地的继承者,并以此为理由宣布对马岛拥有主权。
1825年,英国承认了阿根廷的独立。但那些早就离开马岛的英国人,仍然不承认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他们认为那是英国的领土,阿根廷是入侵者。
过了几年,美国人又开始到马岛附近晃悠,这让英国人感到了威胁。所以,在1833年,已经快60年没去过马岛的英国,决定再次返回马岛。
英国和阿根廷为了争夺土地,这场争执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1833年,英国军队再次来到马岛,开始在那里驻扎。当时,英国非常强大,拥有许多海外领地,人们称它为“日不落帝国”。
所以,看着那个像自家后院一样的岛屿,却被英国人占着,阿根廷也没什么好办法拿回来。就这样僵持着,一直到二战结束。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地掀起了追求独立的热潮。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英国的实力大大减弱。到了1963年,阿根廷的领导人认为收复马岛的时机到了,于是急忙向联合国提出了这个要求。在当时,夺回马岛成为了阿根廷政府最关心的事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其他事务都得暂且搁置。
英国答应和阿根廷谈判,但总是拖着不干。他们总是在一些小事上纠缠不清,不肯正面讨论谁才是这个地方真正的主人。
这轮谈判持续了16年,看上去双方谈了很多,但实际上讨论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真正重要的事情一件都没解决。
经过一段时间,阿根廷政府终于意识到,英国人其实只是在拖延时间,并没有真心想要解决问题的意思。
阿根廷的耐心快耗尽了,他们现在更想用强力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时候的英国虽然不如从前那么辉煌了,但毕竟还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海军实力依然很强,不能小看。
但当时阿根廷海军的头儿安纳亚认为,马岛离英国很远,英国已经失去了很多殖民地,这次肯定不会跨洋过来和阿根廷打仗。
话说,跟英国丢掉的其他殖民地比起来,马岛其实不算是啥大宝贝。
那时候,阿根廷新总统加尔铁里和安纳亚相处得很融洽,而且加尔铁里心里一直想着要打仗。再加上,阿根廷那时候经济很差,老百姓非常不满,加尔铁里就想找个办法,把大家的注意力从这些问题上转移开。
没有什么比通过鼓吹民族主义,打一场胜利的战争更能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了。
在加尔铁里(指阿根廷前总统卡洛斯·马里奥·加尔铁里)掌权之前,英国已经在马岛附近部署了一艘名叫“忍耐号”的巡洋舰。然而,早在1981年,英国的国防报告中就已经计划让这艘巡洋舰返回国内了。
因为英国人觉得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北大西洋,所以在1981年7月,阿根廷的报纸报道说,英国已经把军舰撤走了。这让阿根廷人觉得英国是在显示软弱。
这事让大家更加确信,英国不会对阿根廷采取行动。但不久后,加尔铁里上台,再加上像安纳亚这样主张武力的人的推动,阿根廷就开始准备打仗了。
加尔铁里在1982年4月1日,也就是愚人节这天,当了五个月的总统。那天,他给英国来了个措手不及,直接派兵占领了马岛,完全没有事先通知。
岛上的头头和英国士兵都被抓了起来,然后好多军队就进来了。阿根廷开始还以为英国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马岛被抢回去的消息让整个阿根廷都沸腾了。
那时候,加尔铁里遇到了一个强硬的对手——被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也被加尔铁里的举动弄得一时摸不着头脑。随着国内外媒体的报道,这件事很快引起了英国民众的热议,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果完全不出声响,撒切尔夫人可能无法应对国内的议论。所以她想了想,决定采取行动,于是下令派兵。当时,英国海军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1982年4月5日,英国出动了两艘最强大的航母,带着43艘军舰、22艘补给船,还有六十多艘民用商船,组成了一支超大的舰队。他们从英国出发,向南航行了8000英里,火速赶往马岛。
英国还在阿森松岛上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确保这条重要的补给线畅通无阻。
4月19日,有了强大的海空力量支持,英国开始进攻马岛上的南乔治亚岛。仅仅六天后,英军就成功占领了这个岛。到了5月,战斗变得更加激烈。
英国不仅派出了火神轰炸机对阿根廷军队进行了空袭,还调动了航母舰队与阿根廷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海上战斗。
尽管皇家海军已经很久没有那么强大了,但对付阿根廷还是绰绰有余的。就在5月2号那天,阿根廷的旗舰被击沉了。
阿根廷也不是容易对付的,他们利用从法国引进的飞鱼导弹,在两天内就击沉了英国的一艘导弹驱逐舰。这件事让英国人非常生气,他们开始在国际上施压,要求盟国一起对阿根廷实施武器禁运。
到了五月底,英国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而阿根廷军队的武器装备却日益减少。这样一来,战场上的主动权逐渐被英国掌握,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也开始大规模登岛。
直到6月14日,阿根廷被迫无条件投降,这场战斗才宣告结束。这一仗再次让全世界见识到了英国的强大。
在马岛战火连天之际,中英两国关于香港的谈判也异常激烈。因此,战争结束后,撒切尔夫人便来到中国进行访问。
原本想趁着打了胜仗的气势,在香港问题上占点便宜,没想到这次却栽了个大跟头。
撒切尔夫人一出现,她的强硬态度就十分明显。之前,英国的外交部只打算用主权来换取管理权,并且对租借期限含糊其辞,目的是确保他们在香港的利益不受影响。
没想到,这位强硬的女强人竟然不顾自己阵营的意见,干脆利落地拒绝把香港的主权交给中国。
中文和英文的谈判突然遇到了难题,进展变得缓慢。
相比马岛,香港的重要性高多了。它不仅是亚洲的一个经济中心,还是英国在亚太地区一个极其重要的基地,可以说是唯一的立足点。
撒切尔夫人在处理香港问题时态度非常强硬,甚至询问国防大臣是否有可能在香港复制马岛战争的情景。
国防部长一听撒切尔夫人的建议,愣住了好一会儿。他赶紧拦下首相,温和地劝说道:“首相,中国不是阿根廷,这事用武力解决不了的。”
尽管撒切尔夫人心里不太愿意放弃强硬手段,但她仍然认为英国能够灵活应对中国问题。不过,这位骄傲的英国领导人对新中国和共产党确实了解不多。
以前那个糟糕透顶的北洋政府都知道要收回香港的主权,如今我们强大的新中国更不可能放弃香港。尽管撒切尔夫人来势汹汹,但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不会被她的威胁吓到。
在一次谈话中,撒切尔夫人提到,香港回归中国后可能会出现混乱,并警告说这会影响中国的建设工作。
邓老被撒切尔夫人的言论吓了一跳,他直接说,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绝不会妥协,即使国内出了问题,那也是我们自己的事,与英国无关。
到了1997年,中国一定会收回香港。无论英国同意与否,解放军到时候肯定会进驻香港。还有人建议,在香港回归前的这十五年里,如果出现大的变动,中国可能需要调整收回的时间和方式。
原本想对中国开玩笑的撒切尔夫人,却被邓小平毫不留情地回击了。结果反而是她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强硬”。不过邓小平的话句句在理,香港那块地方,英国军队哪是解放军的对手呢。
撒切尔夫人这次碰到了难题,会谈结束后,她像丢了魂似的,在人民大会堂门口摔了个跤。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努力后,1997年中国终于成功让香港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通过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有能力管理好香港,展示了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
马岛和香港都是过去殖民者遗留下来的问题。在差不多的时间里,这两个地方都跟英国发生了严重的争执。阿根廷最后只能无奈地接受了战败的事实,而我们这边则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实现了心愿。
这并不是因为那些曾经的殖民者突然变得仁慈了,而是因为我们国家变得强大了,有了英勇的解放军,有了自信自立的中国人民,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