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1993年,刘晓庆采访惹李讷不满,指责: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5-08-21 00:21点击次数:188

1993 年,毛主席离世已有 17 个年头。就在这一年,当时在电影界风光无限的刘晓庆,采访了毛主席的女儿李讷。

刘晓庆去采访李讷,这两人就像处在不同轨迹的时代片段碰到了一起。刘晓庆是在舞台灯光下一心追逐艺术梦的演员,而李讷则是在历史风云里亲眼见证国家兴衰变化的人。

不过,采访的时候,刘晓庆问的一个问题,让李讷不高兴了。刘晓庆到底问了啥?李讷又是咋回答的呢?

1976年,刘晓庆跟毛主席有过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事发生在这次采访之前。那年唐山大地震,影响到了北京,当时刘晓庆正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给《南海长城》配音。

地震一发生,刘晓庆就和同组演员从宿舍搬出来,在临时搭建的地震棚里躲避。一天天过去,他们根本不清楚城里啥时候才能恢复正常秩序。

地震后期,刘晓庆跟其他演员不顾危险,跑去做录音。当时危险还没过去,而且就他们这部影片要配音,所以录音楼里除了他们这组人,再没别人。他们连着加班好几天,录音工作最后顺顺利利完成了。

《南海长城》拍完了,刘晓庆演得特别好,得到了大家的夸赞。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毛主席因为生病离世,没来得及看这部电影,这事儿一直让刘晓庆觉得挺遗憾。过了几年,刘晓庆跟母亲到了北京,她专门陪着母亲去了趟毛主席纪念堂。走进那庄严又肃穆的纪念大厅,刘晓庆再次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安安静静地躺在水晶棺中。刘晓庆凝视着他,久久不移目光,末了,向毛主席作别。离开纪念大厅,刘晓庆满怀着对毛主席的思念,来到天安门广场。刘晓庆回想,她唱过最多、印象最深,且能完整唱下来的,还是毛主席的歌曲。对她而言,毛主席已在她心底化为永恒。

刘晓庆一听说能采访毛主席的家人,马上就拽着长长的话筒线,又一次走进了“红墙”里面。

刘晓庆这次要采访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地点就在李讷家里。刘晓庆常在荧幕露面,李讷是伟人后代,彼此都知晓对方,本无需多作介绍。然而,刘晓庆采访李讷时,心里还是直发怵。这紧张,一来是不太了解李讷,二来是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

可刘晓庆没想到,李讷远比她预想的简朴。李讷就穿了件纯色上衣,没有啥复杂设计。而且,李讷也比刘晓庆想象中热情,一见到摄制组,就主动跟他们打招呼。

刘晓庆在年后回忆起对李讷的第一印象时说,见到李讷,就会感觉用任何简单话语去形容她,都显得太浅薄。李讷是那种很有内涵、历经诸多世事,身份还特别独特的成熟女性,属于精神层面的贵族。

刘晓庆对李讷能有这么深刻的看法,肯定和这次近距离接触脱不了干系。那刘晓庆都问了李讷啥问题呢?

采访时间有限,刘晓庆便直接切入主题开始采访。

“您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儿,据说毛主席最疼您。能给我们讲讲这方面的事儿吗?”

我在延安出生,那会儿哥哥姐姐李敏、毛岸英还有毛岸青都在苏联呢,父亲身边就我一个娃。所以我跟父亲相处的机会多,大家可能就觉得父亲最疼我。毕竟我是最小的,父亲陪我的时间相对也多些。

当年,由于战争,毛主席好几个孩子都去了苏联,留在毛主席身边的仅有小李讷一人。

李讷和多数小孩一样,爱玩游戏,尤其喜欢在地上搭房子、挖窑洞之类。毛主席要是工作忙,李讷就自个儿在院子里玩。要是毛主席得空,便会陪着李讷一块儿玩。

好多家长陪孩子玩耍,只是在旁边看着,让孩子自己玩。可毛主席不一样,他陪李讷玩的时候,会教她怎么设计挖窑洞,还教她怎样盖房子。

李讷讲的话,把在场所有人都打动了。大家脑海里,浮现出毛主席像孩子般活泼的模样,这时的毛主席,就像个幽默风趣的老头儿。

李讷接着讲:“爸爸不常陪我玩。家里大人看他工作太久,就把我推到他那,拉他出来走走。我可喜欢拉着爸爸散步了,他一离开办公桌,就能陪我玩啦。不过呢,爸爸除了陪我们玩,对我们要求也挺严,特别是学习方面。”

听到这话,刘晓庆顺着李讷的话问:“主席会亲自查看你们的学习成绩吗?”

他工作太忙,压根没时间管我们学习成绩。学校里成绩方面,都是母亲操心。母亲对我们学习要求很严,我们家就是典型的慈父严母。

刘晓庆听李讷这样说起毛主席,忍不住就问:“主席打过你没?”

李讷赶忙摇头,连说没有。过了一会儿,她像是回忆起以前的事,缓缓说道:“记得有一回,当时还在北方,我差不多五六岁。那时父亲他们正指挥大决战呢。我年纪小,不懂事,好些天没人陪我玩。父亲也顾不上我,总见他拿着一张纸摆弄。后来才晓得,那是前方战场发来的电报。我以为是这张纸勾走了父亲的注意力,就把它给烧了。父亲瞧见,赶紧从火里把电报抢出来,抬手就在我头顶拍了一下。就这么一次……”

回忆完,李讷悄悄拿手帕抹了抹眼角。看得出来,她想念毛主席了。

刘晓庆为了让李讷从难过情绪中走出来,赶忙换了个话题,问道:“毛主席有没有给你们特殊待遇?别人知不知道你是毛主席的女儿呀?”

李讷对着刘晓庆,轻轻一笑后说道:“父亲绝不让我们搞特殊。当年困难那阵子,他对我们要求也很严,要我们跟其他同学一个样。”

听到这儿,刘晓庆就问:“你怪你爸不?为啥他没让你日子过得好点呢?”

刘晓庆问了句话,李讷脸色一下子就变了。李讷怪她:“你咋问这种问题呢?父亲教育我要节俭、要朴素。你瞧,我现在就像普通人一样过日子,这没啥不好呀。父亲给我留下的是精神财富,能让我一辈子都受益呢。”

李讷说得没错,毛主席对子女要求严,对自己要求同样严。困难时期,毛主席整整7个月没沾过一点肉星儿。吃饭常常就靠一盘马齿苋对付一顿,就着一盘炒菠菜,就能工作一整天。

周总理瞧见这情形,赶忙劝道:“主席,吃点猪肉吧,就当是为了全国老百姓,吃一口。”毛主席却摇了摇头,回应说:“你不也没吃嘛,大家都不吃,我也不吃。”

宋庆龄专门从上海过来,亲手给毛主席送了一兜螃蟹。毛主席向来敬重宋庆龄,便收下了。可宋庆龄刚离开,毛主席就把这兜螃蟹转送给了警卫战士们。

聊到这儿,气氛有点严肃。刘晓庆想让氛围轻松点,就问李讷:“主席平常都喜欢干啥呀?”

“打牌的时候,我爸手气那叫一个好!”李讷说着,脸上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采访快结束时,李讷对此次采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讲:

父亲于我而言,既是长辈,也是品德高尚之人,更是挚友和知音。我对父亲满怀感激。他虽未给我留下钱财,可精神财富远比任何值钱的东西更长久、更珍贵,那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在这次深度访谈时,刘晓庆和李讷聊上了。交谈中,李讷把毛主席生活里的小事,讲得特别详细。那些平凡却充满感情的时刻,就像缓缓的细流,流进了刘晓庆心里。

以前,刘晓庆对毛主席的了解大多来自大家普遍的讲述。但这次,李讷饱含深情地分享,让刘晓庆看到了毛主席在家庭里的样子,体会到他身为父亲既慈爱又严厉的一面。

采访结束,刘晓庆仔仔细细把访谈过程完整记录下来,这事儿意义重大。她给后人留下一份特别珍贵的历史资料,后人通过这些文字,能更全面、更真切地认识毛主席,领略他那跨越时代的人格魅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