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1 06:27点击次数:154
印度方面近日宣布,将搁置采购美国F-35战斗机的计划。这桩看似寻常的军购决定,实际上触及了美印两国关系深层的矛盾,在国际舞台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项曾被外界预估价值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军售,为何最终未能达成?这背后究竟是新德里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还是在信息不对称和战略误判后,为维护自身颜面而采取的无奈举动?
曾经的“口头承诺”
多年前,美国当时的总统特朗普在与印度官员会晤时,随口提了一句“可以考虑向印度出售F-35”。这番话并未经过美国军方和国务院的核实,但印度方面却将其解读为一项重大的外交突破。此后数年,印度国内围绕F-35的采购问题,以及如何将其与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搭配使用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甚至有国防专家专门撰写了详细的报告进行分析。
然而,印度这种单方面的热情,并未得到美国官方的实际回应。美国政府从未将向印度出售F-35纳入正式议程,五角大楼的年度军售清单中也始终没有这款隐身战机的身影。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军事媒体对所谓的“美印F-35交易”从未有过任何报道。直到今年二月,特朗普总统在与莫迪总理的记者会上,才高调宣布将向印度出售F-35,并声称将“铺平交易道路”。
突发事件与俄方条件
印度的国防采购,核心目标始终围绕着“技术分享”和“本土制造”。今年五月,印巴空战的发生,无疑促使印度军方重新审视自身武器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巴基斯坦当时宣称击落了包括“阵风”在内的五架印度战机,并公开了所谓的残骸照片,尽管印度对此予以否认,但这一事件带来的冲击是实际存在的。
紧接着,在今年的印度航展上,俄罗斯展现出极大的诚意。为争取苏-57战机的订单,俄罗斯向印度提供了远超美国条件的优惠:不仅包括技术转让、联合建厂,甚至愿意分享战机的核心源代码。这与美国F-35项目“只卖成品,不分享核心技术”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要知道,就连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以色列都无法获得F-35的全部源代码。俄罗斯的这些条件,正中印度对未来国防自主发展的核心需求。
谋求自主的道路
印度此次拒绝F-35,并非仅是经济上的考量,而是基于国家战略层面的深思熟虑。新德里方面认为,购买F-35可能意味着套上无形的政治约束,限制其独立的外交和国防政策。而美国积极推销F-35,其背后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希望通过武器系统将印度深度整合进其“印太战略”体系,从而达到牵制特定区域力量的目的。
华盛顿希望通过军事情报共享协议,甚至争取未来开放军事基地使用权,进而将印度有效纳入其战略布局中。此前土耳其因采购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而被美国踢出F-35项目的教训,无疑给印度敲响了警钟,明确显示购买美国武器可能需要付出政治忠诚的代价。鉴于印度军队近七成的装备来自俄罗斯,采购F-35很可能迫使印度在美俄之间选边站队。此外,F-35项目本身也存在问题:积压订单超过三百架,年交付量不足一百架,今年还曾发生过坠毁事故。莫迪总理此前拒绝特朗普调解印巴冲突,也印证了印度在战略自主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战略自主的选择
印度拒绝F-35,清晰表明了其立场:不会允许美国利用武器来定义两国关系。新德里方面宁愿放弃一款先进武器,也要维护自身的战略自主权。近日,特朗普总统在白宫晚宴上公开模仿战机坠落并特意提及“五架”战机,这被外界看作是他对战略受挫后情绪的表达。
这一系列的事件,加速了印度构建独立、多元外交和国防格局的进程。它标志着印度在全球大国较量中,正以更清晰的自我认知和更坚定的决心,努力提升自身的地位。印度官员随后强调,未来将专注于本土国防装备,这更是将此次外交事件包装成了“国防自主化”的战略抉择。对印度而言,与其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别人没有兑现的说法上,不如脚踏实地提升本土国防工业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