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1 08:44点击次数:107
于大宝在喀什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上,北京国安U16队成了唯一没报满23人的球队,因为一个清华附中的优秀球员被学校考试卡住了请假申请。
家长们选择了学业优先,面对考试这场硬仗,足球梦想只能靠边站,于大宝无奈地表示理解却也遗憾,这样的缺席直接削弱了球队的战斗力。 他说,16岁就像是足球和学业的十字路口,孩子们被逼着做出选择,错过一场比赛或许就错失了成长机会。
训练场上,通勤时间成了另一道鸿沟,球员们每天往返四五个小时只为踢球,学校却不买账请假训练算旷课甚至威胁处分。 外地来的好苗子更惨,学籍跨区转移的迷宫需要走俱乐部、足协、教育局层层审批,流程拖上一年,孩子都快毕业了,家长干脆退缩了事。
这样的壁垒让国安梯队在北京前三的背景下,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人才流失,北方有潜力的孩子南下去训练根本不现实,家长不接受转学,顶尖足球梦就这样被掐灭。
非梯队球员靠热爱支撑,每周只练一次,短期内和职业梯队水平差不多,但一两年后差距就出来了,因为他们缺乏系统训练无法理解战术更别说职业赛场。
国安队的清华附中例子摆在眼前,路程太长只能偶尔到场,训练质量打折必然影响未来的高度。 于大宝强调,踢球其实不耽误学习,聪明的球员成绩也好,理解力强才能在场上执行命令展现创造力,但现在体制硬生生割裂了两者。
俱乐部内部,于大宝搞起了细节革命,制定球员评分表覆盖技术、心理和营养十项指标,强化卫生管理后病假率都降了。他用游戏化方式激发训练热情,比如冲刺次数提升了27%,又拉来国脚冯潇霆指导激励少年们追求专业。
国安的青训体系算行业亮点,超过200球员的梯队结构南北分组建队克服地域障碍,荷兰总监领头36名中外教练外加专职团队打造专业环境。 晋升通道透明,梯队每周推荐苗子上调一线队,最近三年就输送了11人包括国奥主力的梁少文,这比光靠广撒网精准多了。
球员的学籍困局必须打破,于大宝直接呼吁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审批,让足球特长生不必被行政流程耽误。 足球生态得健全起来,给那些没踢出来的孩子留条路,周边岗位如数据分析师或康复师创造就业保障。
体教融合是关键,国安和清华附中合作就是样板,球员在名校上学还能兼顾高质量训练避免学业荒废。通勤问题再突出,于大宝的解决方案是优化训练时间或地点减少耗时,但这些落实起来需要全社会协作。 家长们,你们觉得这样的体制公平吗?球员们的双轨梦想该如何平衡? 足球环境不够健全,是不是该从这些细节入手变革而不是空喊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