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07:11点击次数:74
北京大阅兵也快一个月了,特朗普看完之后也做出了一些调整,一方面把国防部改成了战争部,还催促美军振作士气,近日更是召回了全球好几百名高层将领回来,但据美媒爆料,美方的动作远远不止这些哦。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军已经为中国瞒着大家准备了12款秘密武器,正加快生产速度,打算应付可能在未来出现的军事摩擦。
之前北京九三阅兵的时候,首次集中地展现了空中、海上和陆地三大核力量,比如东风-5C洲际导弹(可以覆盖全球的射程)、歼-35舰载机以及LY-1激光防空系统这些新一代国产装备,一时间引起国际社区的关注,特别是美国。特朗普跟中方通话的时候,还特别提到这个,夸了北京这次阅兵,让他印象挺深的。
与此同时,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五角大楼准备了12款秘密武器,打算把这些重要的导弹,比如“爱国者”拦截弹和LRASM远程反舰导弹的产量提高2到4倍,目的是为了应对和中国发生冲突时可能出现的弹药短缺问题。
这一动向和阅兵之后俄媒曝光的美军“SHOTCALLER”计划相呼应,根据这个计划,获得了108亿美元的拨款,目标是通过“太平洋威慑计划”打造快速远程打击力量。一方面美方一再宣称“不寻求冲突”,另一方面却在加快武器的研发进度,这也充分表明了他们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
据美媒刚刚报道,五角大楼已经让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这些大厂加快步伐,在6到24个月内把12款导弹的产量提高到原来的2.5倍。重点在于防空和反导,比如爱国者拦截弹、SM-6舰载防空导弹,还有远程打击武器:LRASM(隐身反舰导弹)、JASSM(联合空对地导弹)、PrSM(精准打击导弹)。美军方面也承认,目前导弹的生产周期的两年多,还得依赖中国提供的一些稀有金属和零件。为了解决产量瓶颈,可能得靠私人资金注入,同时简化许可证的审批流程才行。
从五角大楼的准备工作中,咱也能窺見美軍的技术路线和作战思路。第一是在高超音速领域,美军重点搞助推-滑翔导弹,比如“黑色马林鱼”,旨在突破反介入或区域拒止系统。第二是无人智能作战,借鉴俄乌冲突中无人机、无人艇展现出的“不对称优势”,推动“忠诚僚机”与战机的协同作战。第三项高关注网电攻防,投入145亿美元扩充网络战预算,加强电子干扰和反卫星的能力。
目前,美国的防工业战略报告已经明确指出,要“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还鼓励盟友们一起联合采购武器。到了2024年,北约的防务预算有三分之二都流向了美国的军火厂商,比如洛克希德·马丁啥的,拿到超过2万亿美元的合同。军工企业的套路挺简单,就是通过游说政客、投资智库,用“威胁论”来制造压力,从而获取美国国会的拨款,确保利润不断上涨。
要知道,美方现在这么快就加快武器研发和提升产能,实际上也是体现了他们的焦虑心情。一方面,传统的威慑力正在逐渐减弱,兰德公司推演的结果显示,美军在台海和南海发生冲突时,胜算变得越来越低。而这次北京举行的阅兵展示的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超音速武器等尖端装备,更是会削弱美军靠航母和基地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美国的工业基础其实也挺吃紧的,比如造船能力只有中国的1200,导弹的生产能力还不足乌克兰战场消耗量的三分之一。这一切都折射出产业链在冷战后发生外迁带来的问题。
即便五角大楼最后能拿到预算,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麻烦。原因很简单,像“朱姆沃尔特”驱逐舰和F-35项目,之前就曾因为成本飙升和技术问题而卡壳。这次为中国所设计的“SHOTCALLER”计划,恐怕也会遇到类似的麻烦。而且要大幅提升12种武器的产量,如果真那么容易达成的话,特朗普当初也不会那么着急、这么担心了。
再怎么说,就算美军提前准备好了,也还是那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中国有不对称的反制措施,虽然坚持“不搞军备竞赛”,但可以利用激光武器、反卫星系统这些低成本的手段,把“杀伤链”给搞垮了。
无论如何,九三阅兵展现了中国国防现代化稳步推进,而五角大楼不思和平,美国不断扩充导弹储备,更多反映出内部战略上的担忧,而不是绝对的优势。美国增强“威慑”措施,如果过度依赖武力,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或许会加快东南亚国家“战略自主”的步伐。总的来看,美军热衷于炫耀武装,主要还是把国家安全当成了赚钱工具,这是美国政客和军工企业密切合作,为自身利益谋取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