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17 14:49点击次数:96
六年苦战,市场份额不到2%,日本家电巨头松下最终关停了在印度的冰箱和洗衣机业务。
这场撤退却堪称“教科书级别”:十年售后保障、全员转岗安置、库存协同清销,连印度媒体都挑不出毛病。
看似体面的转身背后,藏着更残酷的真相,中国品牌迅速补位抢市场,可印度网友直接嘲讽:“技术吸干后,下一个出局的就是你们!”
松下的致命伤
松下的败退早有伏笔。作为最早进入印度的日系品牌之一,它曾靠技术口碑吃遍高端市场。骨子里的保守让它始终不敢彻底本土化:关键压缩机、电机全从日本运来,印度工厂只干拧螺丝的活儿。一套冰箱生产成本硬是比中国对手贵出30%,中低端机型根本打不动价格战。
市场数据狠狠打脸。六年里冰洗份额始终卡在2%以下,连盈亏平衡点都够不着。同期海尔、美的在印度疯狂建厂,本土采购率冲到95%,连包装箱都在当地解决。印度渠道商抱怨:“松下洗衣机比中国同款贵8000卢比(约700元),功能还少个Wi-Fi控制!”
更讽刺的是,松下报废的旧产线被印度企业回收改造。拆掉昂贵的日本传感器,换上廉价芯片,自动化率提升后成本砍到三分之一,品质却相差无几。一位车间主任直言:“我们贴标签靠手工作业,人家用机器一分钟贴50台,这种效率差距,神仙也救不了!”
体面撤退背后的战略大转移
退出冰洗市场,绝不等于放弃印度。2024财年松下印度营收破1.15万亿卢比(约合970亿人民币),空调销量暴涨25%,智能厨电渗透率翻倍。这次剥离亏损业务,其实是把子弹全压向更赚钱的赛道:楼宇中央空调、光伏储能设备、工厂物联网系统。
松下印度总部已悄然调整架构。冰箱生产线改成数据中心电池实验室,洗衣机研发团队转攻智能电网控制器。他们甚至联手印度巨头塔塔集团,给孟买新机场定制全套温控系统,单笔订单抵上三年洗衣机利润。
全球战线也在同步收缩。2025年5月,松下宣布全球裁员1万人,电视业务因份额跌至1%被挂牌出售。汽车零部件公司多数股权卖给美国基金,腾出资金猛攻特斯拉电动汽车电池。东京总部文件里写得冰冷:“凡三年内利润率低于5%的业务,一律归为‘非增长资产’。”
中国补位的甜蜜陷阱
松下留下的市场空白,瞬间被中国品牌填满。危险信号早已闪烁,印度正系统性收割外资技术。典型如保变电气:帮印度建成特高压电站后,核心技术被本地企业山寨,反手抢走中东订单。
冰洗领域更易复制这套路。印度政府明文要求外资转让节能技术,中企为达标无偿培训工程师。新德里工厂里,中国技术员手把手教印度员工调试变频算法,对方却私下注册专利。韩国三星员工透露:“印度渠道商拿到中企报价单,转身就压价本土品牌信实电子的同类产品。”
日韩企业集体拉响警报。松下撤退前,东芝已将印度电视业务贱卖给当地财团;夏普空调产线被塔塔租用,贴牌费仅收3%。东京经济评论员山田敏夫指出:“印度用市场换技术的阳谋,正在肢解东亚制造体系。”
日本家电的集体转型启示
松下的困境是日系家电缩影。2012年索尼、夏普、松下集体巨亏,索尼电视连亏八年,夏普面板厂被迫卖给富士康。当时败因已现端倪:索尼坚持自家生产CMOS传感器,拒绝开放供应链;夏普死守液晶技术,错过OLED转型。
如今转型路径惊人一致。索尼集中火力做图像芯片,给苹果、华为供货;松下押注汽车电池;东芝转向核电站设备。大阪工厂流水线工人感慨:“以前车间日产五千台电视,现在改产氢燃料电池膜,这才是日本制造的底牌。”
中国市场的溃败更触目惊心。2024年松下洗衣机线下份额仅3.7%,不足第二名小天鹅的1/3;空调全渠道占比0.24%,连前十都挤不进。北京苏宁店员直言:“松下空调比格力贵两千元,就多送个空气检测功能,谁买单?”
这场撤退没有输家,只有警钟长鸣。松下用六年亏损买到一个教训:在新兴市场,要么彻底本土化血拼性价比,要么死守技术壁垒做高附加值。而中国企业的补位狂欢背后,印度本土品牌塔塔、信实正摩拳擦掌:“技术到位之日,就是外资出局之时!”
上一篇:「Java案例」鸡兔同笼问题
下一篇:POS机办理需要多长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