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27 04:03点击次数:59
特朗普伸手要稀土,关税大棒这次挥向了乌克兰。这出白宫戏码远比表面更耐人寻味。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去年10月释放信号,暗示可能延长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暂停期,条件是中方推迟稀土出口管制计划。他还特意提到特朗普准备与中方领导人会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很明确:中方立场早已多次阐明。美方这番操作,把关税和稀土这两张牌明晃晃地摆上了谈判桌。
就在同一年初,特朗普在白宫对乌克兰喊话,要求乌方通过供应稀土来换取美国援助。几天后的内阁会议上,他再次强调美国要与乌克兰建立稀土伙伴关系,理由是美国非常需要稀土,而乌克兰拥有大量稀土。这两段表态与对华关税威胁形成微妙呼应。
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浮出水面。美国对稀土的渴求已经从不加掩饰变成了急不可耐。从东亚到东欧,特朗普政府正在全球范围内搜寻稀土供应源,这种迫切感背后是美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高度焦虑。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华盛顿的神经。
美方将关税暂停与稀土出口直接挂钩的提议,暴露了其谈判策略的单一性。多年来,美国习惯于用关税作为解决所有经贸问题的万能钥匙,这次不过是将同一剧本套用在了稀土这一战略资源上。这种简单粗暴的交换逻辑,恰恰反映了美国在供应链问题上的战略困境。
乌克兰稀土的开发前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从探明储量到实际开采,从基础设施到环保评估,都需要漫长周期和巨额投资。特朗普政府将宝押在乌克兰稀土上,更像是一个远水难解近渴的方案。相比之下,中国经过数十年布局,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这种优势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复制。
美方谈判代表或许认为将关税与稀土捆绑是张好牌,但实际上这手牌打得并不高明。在全球供应链深度互联的今天,关键矿产的贸易流动受到市场规律、地缘政治、技术标准等多重因素制约。简单以关税相要挟,反而可能加速各国在供应链布局上的去美国化进程。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立场始终具有战略定力。从完善出口管理到推动产业升级,从加强环境保护到促进技术创新,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扎实。这种基于长期考量的战略布局,与美方临时抱佛脚式的应对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政府一边在乌克兰寻找稀土替代源,一边试图用关税杠杆维持对中国稀土的获取,这种两面下注的策略本身就充满了内在矛盾。它既想减少对单一供应链的依赖,又无法立即摆脱现有供应格局,暴露出美国在关键矿产战略上的两难处境。
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不会很快落幕。随着新能源、人工智能、国防科技等产业对稀土需求持续增长,相关资源的战略价值只会不断提升。中国在坚持自身发展权益的同时,也在为全球稀土市场的稳定运行贡献力量。
美方是否能够跳出关税思维,真正从全球供应链安全的角度看待稀土问题?这场博弈又将如何重塑未来几年的国际经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