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26 11:50点击次数:94
美国对委内瑞拉的警告算得上是最严厉的一次,马杜罗会不会妥协呢?关键时刻中,中国会不会出手帮一把,支援委内瑞拉?这两大疑问在2025年10月中旬迅速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
10 月 15 日,本地时间,三架能携带核弹头的美军 B-52H 战略轰炸机逼近委内瑞拉的领空,在距离首都加拉加斯不到 241 公里的空域盘旋了许久,大家都一目了然,美国这明显是把枪口指向了马杜罗的政权。
被中委合作点燃的 “后院焦虑”
这次美军的军事动作,挑衅意味十足,那三架呼号分别是 BUNNY01、BUNNY02 和 BUNNY03 的轰炸机,黎明时分,从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起飞,直奔委内瑞拉的迈克蒂亚飞行情报区,在那边绕了两小时才掉头回去。
更得提防的是,这事儿可不是孤零零的动作——前些星期,F-35战斗机已经从波多黎各的军事基地起飞,在那块区域活动得挺频繁,加勒比海那边还布置了8艘战舰、1艘核潜艇,差不多有4000名美军在那待着。
美国偏偏在这个时候炫耀实力,主要原因和中委合作的越来越紧密有关。到2025年8月份,马杜罗第四次以总统身份踏上了中国的土壤,两国正式搭上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的列车,签的那些合作协议,涉及油气、工业、基础建设、农业等好多方面。
中国石油和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达成了合作协议,一起开发奥里诺科油田带——这块区域储藏着委内瑞拉75%的石油资源,计划把每日产量提高到32.5万桶。中国康科德资源公司出资10亿美元建成的“阿鲁拉”浮动原油平台,已经在马拉开波湖投入使用,目前正在重新启动近100口闲置的油井,预计到2026年底,那里每天的产量会从1.2万桶增加到6万桶。
对一直把拉美当作“自家后院”的美国来说,这样的合作节奏显然让人难以接受。数据显示,到了2025年6月,委内瑞拉出口到中国的石油和燃料产品中,90%最终流向了中国;上半年每天从委内瑞拉进口的原油达46.3万桶,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支撑。所以,美国一边派轰炸机示威,一边以“禁毒”名义在加勒比海展开强硬行动——委内瑞拉驻联合国大使蒙卡达证实,美军对穿越国际水域的民用船只发动袭击,已经造成至少27人丧生。
更让人觉得不安的是,美国总统直接宣布已批准中情局在委内瑞拉展开秘密行动,甚至不排除对陆地发起攻击。就是说,美国这回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切断中委之间的合作通道,搞垮马杜罗政府的经济支撑,最终达到更换政权的目的。这场行动以“禁毒”名义掩盖,实际上干的是颠覆的勾当。
马杜罗的困境
看到美军压过来,马杜罗在国家电视上公开表达了态度,谴责美国中情局搞的政变,直说拉美地区“不要、不想要”这样的干涉行为,还提醒美国人别再走阿富汗、伊拉克那条老路。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历史早就证明,用武力推翻别国政权,最后只会把自己拖进泥潭里。可马杜罗的烦恼在于,光嘴硬就没啥用——美军在海上盯得紧紧的,而且,美国2025年3月还对靠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加征25%的关税,把它的出口渠道压得更紧。
委内瑞拉的经济已经离不开中国的帮衬,除了石油方面,中委还一起搞建设,比如合建了个纺棉厂,而且还打算扩大种植面积,要种10万公顷的粮食和8万公顷的棉花。
在科技方面引入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覆盖到旅游、医疗、电信等民生相关的场景;另外,中委广东石化也在推进年加工2000万吨重油的扩建项目,大幅提高了委内瑞拉重油的加工水平。这些合作对委内瑞拉的就业和民生改善影响挺大,几乎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马杜罗派人来中国“打探消息”变得不可避免。他关心的不只是中国是否继续在外交上给予支持,更在意的是,面对美国军事压力,中国是否会因此动摇,暂停那些对国家经济和民生非常重要的合作项目。这种试探,实际上反映出一个主权国家在强权威胁面前的现实考量,也是在检验战略伙伴的可靠程度。
三句话划定底线,行动彰显担当
委内瑞拉记者提问中国外交部之后,外交部迅速作出三点回应,语气坚定,每一句都很到位,不仅直击马杜罗的忧虑,还向美国传递了明确的信息。
第一句“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准确揭示了美国行动的非法本质。B-52H轰炸机具备携带核武的能力,这让其逼近行动超出了普通军事威慑的范围;而美军攻击民用船只,导致平民伤亡,更是公然违反国际法。
中国的表态不仅是在提醒美国,也是在向全球再次强调《联合国宪章》里“不得使用武力”的原则,守护国际秩序的底线。
第二句话“反对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内政”,直戳美国行为的虚伪。美国打着“禁毒”的幌子搞军事行动,但巴西学者卡米拉·维达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的原因在于委内瑞拉不听从华盛顿的指使。
从CIA的秘密行动到威胁动用地面力量,一连串的操作早已揭露了美国推翻政权的真心。中国的表态一针见血,撕开了这层虚假面纱,捍卫了国家主权绝对不能被侵犯的底线。
第三区说到“反对破坏拉美地区和平稳定”,是从区域高度发表的声音,跳出了单一双边关系。拉美国家对此早已有共识——巴西总统卢拉强调“南美洲应该通过对话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古巴、玻利维亚等国领导人纷纷谴责美国的干涉行径,美洲玻利瓦尔联盟更是明确表示“美洲没有战争和干涉的空间”。中国的表态与拉美国家共同建设“和平区”的愿望相呼应,也是提醒美国要尊重地区国家的集体意愿。
中国不仅嘴上这么说,行动上也是这么干的。在联合国场上,中国多次投反对票,否决了美国关于委内瑞拉的孤立制裁提议,打破了单边干预的法律基础。
在合作方面,就算美国提出关税威胁,中委合作依然稳扎稳打:舟山的技术团队不断在委内瑞拉推进油井重启,人工智能合作项目已在卡拉波波州落地开花,上海和那个州的友好城市交流也在紧锣密鼓进行着。这份能说会干的态度,让马杜罗得到最贴心的支持。
强权逻辑与国际秩序的碰撞
马杜罗真正需要的,并不是那种简单的“援助”而已,而是在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和发展权益方面获得实际的保障。中国说的那三句话,看似只是在外交上的表态,实际上是在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规则——反对强权欺凌弱势国家,反对用武力取代对话,以及反对任何借口干涉他国事务。
这次闹得这么厉害,背后其实是美国霸权思维跟多极化发展之间的激烈较量。美国把拉美当作“后院”,这个老掉牙的想法和中委基于平等互惠的合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和委内瑞拉的合作没有夹带任何政治条件,不管是石油开采还是民生基础建设,都是为了推动当地的经济成长,这跟美国总是用制裁、军事威吓来施加压力的做法完全不一样。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的立场不仅仅是在帮委内瑞拉,更是在为那些中小国家争取话语权。当美国动用军事威吓想压制其他国家时,中国通过表态和实际行动证明,国际社会依然有人坚持正义,所有中小国家的主权与尊严都能得到尊重和保护。
这种责任感,不仅说明了对合作伙伴的负责任,也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推动国际秩序走向更加公平合理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