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金正恩的清白他要亲自来给,李在明公布惊天证据,给尹锡悦定死罪

发布日期:2025-07-14 14:24点击次数:66

2025年7月1日,韩国首尔街头挤满围观人群,总统府外突然撤下所有针对朝鲜的宣传喇叭,同一时刻,朝鲜边境也拆除了高音广播设备。

这场持续一年的“骂战”戛然而止,始作俑者是刚上任26天的总统李在明。他当天甩出一份军方机密文件,把前总统尹锡悦钉死在“战争罪犯”的耻辱柱上。

一、无人机证据曝光

韩国国家情报院6月25日召开记者会,公布了一段加密通讯记录。 画面显示,2024年10月23日凌晨,尹锡悦亲信、前无人机作战司令官金某向作战部队下达指令:“启动‘北极星-7’行动,沿三八线北侧5公里飞行。 ”

这份文件附带238份飞行轨迹数据,与朝鲜公布的无人机残骸分析完全吻合。

更致命的证据来自尹锡悦前防长卢相源的日记本。 6月28日,调查组在卢某住宅搜出一份手写笔记,上面明确写着:“10月25日前完成对平壤领空的挑衅,诱导朝军开火后宣布戒严。 ”而这一天,正是尹锡悦政府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的前两天。

目前,首尔东部地方法院已对尹锡悦发出逮捕令,其夫人金建希的硕士学历遭淑明女子大学撤销,保守派议员集体退党。

二、朝韩边境静悄悄

7月1日凌晨1点07分,韩国江原道铁原郡监测站记录到关键数据:朝鲜边境11个高音喇叭同时关闭,噪音分贝值从92骤降至35。

两小时后,李在明签署《边境静默行政令》,宣布永久停止对朝扩音广播。

这看似简单的“关喇叭”动作,背后藏着惊人的经济账。 韩国统一研究院测算显示,持续一年的广播战消耗了2.3万亿韩元(约16亿美元),导致边境38个村落被迫迁移。

朝鲜方面也付出惨重代价:开城工业园区停工造成5.6万工人失业,边境贸易额暴跌73%。 李在明在青瓦台内部会议上直言:“用16亿美元买一年的和平,这笔买卖太亏了。 ”

三、外交急转弯

李在明上任首周就给中国打电话,通话时长32分钟。 7月3日,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韩国对华出口额单月增长18%,其中半导体出口环比激增27%。

这与尹锡悦时期形成鲜明对比,当时韩国对美出口占比达44%,对华则跌至19%。

在军事领域,韩国悄悄调整部署。 7月5日,驻韩美军司令部证实,原定部署在平泽基地的“萨德”反导系统被推迟半年。

取而代之的是,韩国国防部宣布将投资9.8万亿韩元(约70亿美元)自主研发“天弓-4”防空系统。 首尔大学教授金在恩分析:“这是向中国释放信号,我们不想当美国的棋子。 ”

四、司法绞肉机

特检组目前已对尹锡悦核心圈12人发起调查,其中5人被羁押。 前总统秘书室长金大棋的电脑里,发现了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高管的加密邮件,内容涉及“通过军售影响对朝政策”。 尹锡悦试图潜入首尔高等检察院时,被监控拍到从地下车库翻墙,这段视频在Naver上点击量突破2000万次。

民众反应两极分化。 7月2日首尔光化门广场的民调显示:62%受访者支持清算尹锡悦,但43%的人认为“司法成了政治工具”。 便利店店主朴某的话很有代表性:“不管谁上台,只要别再打仗就行。 ”

五、朝鲜的沉默陷阱

平壤方面至今未对李在明的示好做出官方回应,细微变化正在发生。 7月4日,开城工业园韩方企业收到朝方通知:“允许恢复部分原材料运输。 ”在边境村庄,朝鲜妇女首次允许进入韩国设立的农产品集市。

不过专家警告,这可能是朝鲜的“拖延战术”。 朝鲜外务省7月1日重申:“只有美韩停止联合军演,才能考虑对话。 ”卫星图像显示,朝鲜咸镜北道导弹发射场近期频繁活动,6枚“火星-17”洲际导弹已完成燃料加注。 首尔峨山政策研究院指出:“朝鲜停播广播可能只是为了争取时间测试新武器。 ”

尾声

当首尔钟路区的律师们为尹锡悦案激辩时,平壤的孩子们正在拆除防空洞。这场由无人机引发的政坛地震,暴露出韩国政治的深层裂痕:保守派与进步派的仇恨、财阀与民众的撕裂、本土与外部势力的博弈。

李在明用“停播广播”按下暂停键,按下容易,重启难。 毕竟,在这片被战争阴影笼罩的土地上,信任比导弹更难重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