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吴京为何突然被全网群嘲?编剧汪海林直言不讳,背后原因并不意外

发布日期:2025-09-10 22:09点击次数:130

最近吴京好像惹上“事儿”了。

不知道从哪天起,这位银幕上的硬汉、曾经全民追捧的票房担当,忽然就成了全网群嘲的对象。

各种调侃、恶搞满天飞,仿佛谁都能来踩一脚。

我就纳闷了:这样一个拍戏不要命、作品有血性的人,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一)

事情也挺有戏剧性的。

他友情出演的新片《再见,坏蛋》,票房那叫一个冷清,上映几天实在撑不住,直接撤档了。

要知道,放在以前,“吴京”两个字就是票房保证啊。

《战狼2》56亿、《流浪地球》46亿,哪一部不是叫好又叫座?

可现在,风向好像变了。

这时候,编剧汪海林突然发声,几句话直接把话题引爆。

他说:“他们对吴京的不满,说来说去就是因为他没有阉割。对割了的,可满意了。”

话很刺耳,却一下子点醒好多人。

我翻了一下评论区,果然炸锅了:

有人说这根本是“去雄计划”。有些人就见不得中国有真正的硬汉,他们更迷恋妆容精致、人设完美、会撩不敢认的偶像;

还有人说得更直:“吴京不过就是拍了几部让人挺直腰杆的电影,说了一些让跪久的人站直的话,怎么就捅了某些人的肺管子?”

甚至有人调侃:“一看就是外务省的经费又到了。他们怕的从来不是吴京,是他背后那种站起来的底气。”

说真的,我看到这些并不意外。

(二)

这几年,我越来越感觉到,网络上有些声音根本不是审美分歧,而是价值观的对抗。

有些人逢“爱国”必反,见“硬汉”就嘲,仿佛只有虚无、消费和娱乐才最高级。

而吴京呢?他好像从来就没打算讨好这些人。

他是真的“硬”。

不是人设,是实干。

《战狼2》一个跳水镜头他跳了26次,差点没命;《流浪地球》他不仅零片酬出演,还自己掏了6000万垫资制作。

他说:“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

结果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的大门被他推开了。

可这些付出,在某些人眼里却成了“炒作”、“爹味”、“自我感动”。

骨折受伤被说成“卖惨”,宣传电影被骂“太飘”。

反倒是一些明星手指破个皮,就能被粉丝捧上热搜说“好心疼”。

这对比,荒诞又真实。

我也不是盲目捧吴京。

他说话直,有时候确实显得冲,比如那句“我跳过楼你跳过吗?”

乍一听是有点唬人。

但你要真去了解他,就知道那不是炫耀,而是他真的就这么拼。

他是在用肉身殉道般的方式做电影。

某种程度上,吴成了一种符号:代表坚持、血性、不妥协。

爱他的人,爱的是他带来的精神力量;

嘲他的人,恨的也是他代表的这种“不肯顺从”。

说到底,这场群嘲,根本与吴京无关,只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情绪有关。

是选择真实却有瑕疵的奋斗,还是完美却空洞的想象?

是认可站起来的人,还是继续赞美跪着的姿态?

我的态度很明确:我可以不是吴京的粉丝,但我绝不嘲讽一个真正做事的人。

这个世界,终究需要那些较真的人、热血的人、愿意傻傻坚持的人。

因为这样的人,不是在拆台,而是在补天。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吴京代表的是一种“较真”的精神。

他不迎合流量、不讨好市场,他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而这种坚持,恰恰是现在娱乐圈最稀缺的东西。

也许,并不是吴京变了,而是有些声音刻意放大负面、制造对立。

他们笑他“土”、嫌他“硬”、说他“过时”,可偏偏忘了:正是这样的他,曾让我们在影院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判断一个人,不是看多少人骂他,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时间终会证明,哪些是实打实的贡献,哪些只是一时的喧嚣。

吴京也许不在乎这些声音。

他可能还在某个片场,继续跳他的楼、扛他的枪、拼他的命。

而银幕背后,依然会有无数人愿意为他的“较真”买单。

因为真正的力量,从来不需要讨好所有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