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中国军舰炮驱日舰,日方委屈巴巴:中方不接我们电话?

发布日期:2025-08-25 04:05点击次数:142

中国军舰开炮驱离日本军舰,日方很委屈,抱怨中方不接电话

日本防卫省发现,他们精心打造的中日军事热线,关键时刻永远打不通。 2024年7月,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铃月”号驱逐舰闯入中国浙江近海领海线内,逗留了足足20分钟。 中国海军反应迅速,发出严厉警告后,直接开了两炮,硬生生把“铃月”号轰出了自家领海。 事情闹大了,日本防卫省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抓起那条号称能防止冲突升级的军事热线电话,想找中国军方高层“聊聊”。 结果呢? 电话那头只有忙音,根本没人接听。 日本官员握着听筒,一脸懵:说好的安全阀呢? 怎么成了摆设?

这已经不是日本第一次吃热线的闭门羹了。 东京方面憋了一肚子火,忍不住向国际社会大吐苦水。 他们抱怨这条2023年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中日海空联络机制热线,从设立到现在,除了最开始象征性地用过一次,就彻底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日本觉得被耍了,当初费了老大劲,从2010年代就开始和中国反复拉锯谈判,磨了十几年嘴皮子,终于在2023年把这条热线架起来。 日本当时可是寄予厚望,想着以后两国飞机军舰在东海、太平洋上空海上碰面摩擦时,能有个直接沟通的“安全阀”,避免擦枪走火。 谁承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日本防卫省官员沮丧地说,这条热线就是个“摆在桌上的空线”,一到紧急关头,“根本联系不上人”。 日本国内甚至有人愤愤不平地指责,中国当初同意建热线,纯粹是“配合做做样子”,真出了事,就暴露了“毫无诚意”的真面目。 这种“被轻视”的感觉,让日本格外难受,他们内心深处,是把这条热线看作中日两国“平起平坐”的一种象征。

日本掰着手指头数落这两年的“委屈”。就在“铃月”号被开炮驱离后不久,2024年8月,一架中国Y-9侦察机飞入了日本西南部空域。 虽然中方很快就解释这是气流影响导致的意外,并非故意,日本还是心里打鼓。 再往前翻旧账,2024年6月和7月,中国战机在太平洋和东海上空,两次近距离逼近日本自卫队的P-3C反潜巡逻机和YS-11EB电子侦察机。 最近的一次,双方飞机相距只有区区40多米,吓得日本飞行员魂飞魄散,自卫队事后评估为“极高风险”。 每一次摩擦发生,日本防卫省的反应都出奇地一致:第一时间抓起热线电话,拼命想接通中国军方高层,希望能通过这个“机制化”的渠道给局势降降温。 结果呢? 每一次都是徒劳,电话永远打不通。 日本人的挫败感可想而知。

日本嘴上抱怨的是热线打不通,心里真正难受的,是自己越来越使不上劲了。 他们原本的小算盘是,靠着热线这种“对等”的机制安排,在跟中国发生摩擦时,能有个平台和中国“平等对话”,找回点场子。 可惜,这纯属一厢情愿。 首先,这条热线压根就不是日本想象中那种“随打随通”的急救电话。 翻开当初中日双方白纸黑字签的协议,上面写得明明白白:这条热线不是用来即时处理战术层面突发小摩擦的。 它是一个带有延迟、需要评估和走审批流程的“协商通道”。 协议里甚至明确规定了,中方在接到日方的通话请求后,最长可以有48小时来响应。 这从根本上就断绝了日本想“秒通电话、现场掰扯”的念头。 其次,中方对这条热线的看法,跟日本完全不同。 中国把它定位为处理结构性、战略性问题的对话渠道,而不是日方所期望的、用来现场指挥调度的“热线”。 日本的想法,说白了有点幼稚,他们想把热线当成一件“武器”,当成邻居家的座机,觉得自己这边一拨号,中国那边就必须立刻接起来,然后听他们抱怨、抗议、要求“给个说法”。 中国怎么可能陪他们玩这种过家家?

中国这边,思路清晰得很。 像“铃月”号闯进中国领海这种事,没什么好商量的,依法依规处理就完了:先警告,警告无效? 那就开炮驱离。 干净利落。 在中国看来,并不是每一次军舰飞机的靠近都需要额外解释,也不是每一次摩擦都需要刻意去“降温”。 有时候,反应过度反而显得心虚,会削弱行动本身想要传递的战略信号。 ,无论日本怎么跳脚、怎么炒作热线“失灵”,中方都相当淡定。 中方关注的核心是:整个区域的态势是不是在掌控之中? 行动的目标有没有达到? 至于日本想沟通? 可以谈,得按规矩来,在协议框架内。 日本如果想拿起电话就对中国大呼小叫、颐指气使? 对不起,中国没那个兴趣,更没那个闲工夫陪他们演戏。 热线协议里那48小时的响应时间,中方用得理直气壮,一点毛病没有。

日本觉得委屈,觉得被轻视,根源在于他们还没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东海和太平洋上空,日本自卫队的飞机常常扮演的是“跟踪者”和“偷拍者”的角色,被中国网友戏称为“御用摄影师”。 而在海上,像“铃月”号这样闯入他国领海被强硬驱离,更是实力差距下的被动局面。 日本在摩擦中往往处于弱势,能做的通常只有事后抗议、抱怨,或者像现在这样,抱怨电话打不通。 ,日本才依赖这条“热线”,幻想着能随时打个电话过去,向中国发泄一下自己的焦虑和不满。 一旦连这个“情绪发泄口”都被堵上了,日本剩下的就只有干瞪眼和生闷气。 这种愤怒改变不了任何现状,也影响不了中国的行动节奏,反而把日本自身的无力感和焦虑暴露无遗。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实力不济的中等强国,面对一个综合国力远超自己的大国时,那种无处着力、无可奈何的憋屈心态。 热线被日本当成了救命稻草,当成了焦虑的出口,可惜,这个窗口,中方选择性地关上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