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中国水果十年大变样:谁在增产?谁更赚钱?

发布日期:2025-08-12 19:04点击次数:173

国家的水果产量,2023年就达到了3.27亿吨。这是什么概念?够全国每人每天吃两斤多,而且这个规模,在所有农作物里就排第三,只在粮食和蔬菜后面。

但更有意思的是这十年的变化。以前总觉得北方水果多,现在南方果园像雨后春笋;有些地方靠一种水果打天下,有些地方却在悄悄转型。今天就聊聊身边的水果,到底藏着哪些新花样。

先看产量排名。2023年最能产水果的省份里,广西以3553万吨排第一,山东紧随其后。这俩都超过了3000万吨,相当于每人每天能从这两个省分到近半斤水果。河南、陕西、广东这几个省,产量都在2000万吨以上,算是第二梯队。

再看这十年的增长,南北差异特别明显。西南的贵州,产量居然涨了3倍多;广西也翻了一倍还多。华南的广东、福建,就算增速慢点的海南,也涨了三成多。这些地方的果园,要么种上了新果树,要么老果园结得更多了。

反观北方,安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河南、河北虽然产量还在前列,但增长的劲头明显弱了。不过西北是个例外,陕西的苹果厉害到占了全球产量的七成;甘肃这十年产量翻了一倍多;新疆的葡萄和哈密瓜,更是成了当地的招牌。

不同地方种的水果也各有侧重。吃的水果里,七成多是柑橘、苹果这些园林水果。广西的柑橘一年能产1300多万吨,再加上香蕉、芒果,稳稳占了园林水果的头把交椅。陕西的苹果、广东的荔枝菠萝,也都是当地的“水果名片”。

剩下的两成多是西瓜、哈密瓜这些瓜果。河南在这方面特别厉害,光西瓜一年就产1300万吨,占了全省水果产量的六成,说是“瓜果第一省”一点不夸张。夏天吃的西瓜,说不定就来自河南的瓜田。

为啥有些地方水果长得好?技术肯定少不了。现在给果树浇水施肥都能算着来,不浪费;昆明还培育出了新的人参果、草莓品种,吃起来更甜。政策也帮了忙,国家拿钱改造老果园,2025年要多产50万吨水果;种有机水果还能少交税。

市场也在推着走。大家现在更爱吃新鲜水果,有机的卖得越来越火。出口也不错,山东的水果往日韩运,广东的荔枝发往东南亚,广西的热带水果很快就能到粤港澳的超市里。

不过问题也不少。最可惜的是浪费,一半水果没等卖出去或者吃到嘴里就坏了,一年得浪费近1.6亿吨,够小半个国家吃一年了。天气也添乱,广西的百香果一到冬天就结得少,有时候遇上极端天气,果子还会减产。还有进口水果,这几年买得越来越多,2019到2023年净进口量涨了一成多,对自己的水果也是个考验。

好在大家也在想办法。云南把水果做成果干、精油,甚至提取有用的成分,2024年这方面就卖了222亿元,比前一年多了近两成。现在也更重视绿色种植,比如按《草莓绿色栽培技术》来种,果子更安全;冷链物流也在改进,水果能存得更久。还有些地方在打品牌,烟台苹果、灵宝苹果、赵县雪花梨,提到名字大家就知道是好东西。

说到底,现在水果产业的新样子,是南方靠气候多种点新鲜的,北方靠技术种出更高品质的。要想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得把气候优势、技术本事和深加工、品牌这些价值加起来。以后不只是产量多,还要让果园能当景区逛,普通果子变成精品。

推荐资讯